近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种业管理处了解到,今年该区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和南部山区三大生态区的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示范区玉米大面积单产水平取得了新突破,整体同比提升5%~8%。
“我们联合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银川试验站,邀请区内外专家对今年联合创建的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引黄灌区的沙坡头区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百亩田’平均亩产达到1295.69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达到1163.46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154.23公斤;扬黄灌区的同心县‘百亩田’平均亩产达到1251.43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达到1245.65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151.14公斤;南部山区的彭阳县‘百亩田’平均亩产达到929.79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达到858.50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达到738.85公斤。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南部山区三个不同生态区均创造了玉米‘百亩、千亩、万亩’三个层次的大面积单产纪录”。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宁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全区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中存在的耐密抗倒宜机收品种短缺、种植密度偏低、出苗整齐度不高、水肥管理粗放等问题,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团队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大力推广耐密高产品种,集成熟化导航精播、滴水齐苗、合理密植、化学控旺、“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落地见效,玉米单产实现大面积、多层次突破。
“今年我区加大高产耐密新品种引进筛选力度,鉴选出先玉1483、先玉1611等一批适宜高密度种植的优良品种,并配套应用导航精播、滴水齐苗关键技术,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出苗率较常规播种方式提高8%以上,且出苗整齐度提高了15%~20%。通过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全区玉米播种密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500~1000株,结合化学控旺防止倒伏,将玉米茎基部3至5节间的长度缩短了3厘米至5厘米,穗位高度控制在1.4米以下,田间倒伏率降低了6.1%。正是这一整套关键技术到位率的大幅提升助力了我区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粮油作物科技术人员说。
在推进单产提升过程中,各地还建立了“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三级示范体系。这一体系按照不同规模梯度推进,其中“百亩田”作为核心技术攻关区,重点验证新品种、新技术;“千亩方”作为核心示范区,展示技术集成效果;“万亩片”代表辐射带动区,推动技术大面积应用。“通过这种梯度示范模式,有效带动了4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和8个示范县关键技术标准化程度以及到位率的大幅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集成熟化,优化关键技术参数,推动“示范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助力全区玉米实现均衡增产、稳产高产。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