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千亩稻田翻涌金浪。承载天津“小站稻”血脉的“津原U99”等品种沉甸甸压弯了穗头。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水稻专家陈温福领衔专家组严格测产,天津小站稻新疆试种成功,试验田较当地以往亩产提成30%以上。这标志着天津优质稻种与技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盐碱地试种成功。
这场始于春日的“稻种长征”,跨越4000公里。天津与新疆和田同处北纬39度黄金带,光温季节高度契合。天津发挥小站稻种业研发与成熟栽培技术优势,精选25个品种、5000余斤种子及配套物资输疆。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和田地区于田县作为“津稻疆种”项目核心区,将纳入重点援疆项目。
“打的是科技仗,更是精细仗!”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学忠说。针对当地育秧瓶颈,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部长王连芬与农技专家孟宪国带领种植户整改育秧大棚,推广天津“基质育秧”技术。插秧遭遇低温,天津农机专家杨永安每日下田指导水肥管理。天津专家全程护航,从育秧、插秧到关键生长期。
测产现场,气氛凝重。收割机驶入核心区,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水稻体系专家于福安研究员专注地观察着收割作业。作为“津原U99”这一优质水稻品种的培育者,尽管研究水稻育种三十余载,他坦言“这次格外紧张”。直到工作人员报出最终测产数据,于福安欣慰地表示:“‘津原U99’在天津以软糯香甜著称,虽非刻意追求超高产的品种,但在新疆独特的光热条件下展现出极强适应性,穗大粒饱,部分田地产量实现了大幅增加。”
于田县木尕拉镇古再村种植户牙森·阿不都拉今年种植了200亩天津品种水稻。
项目在于田县4个点位试种1000余亩,核心区选用“津原U99”。于田县木尕拉镇阿热木卡木村村民吾加不都拉·苏拉依曼高兴地说:“我种了60亩水稻,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翻倍了,能卖个好价钱,感谢天津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货真价实的收入!”木尕拉镇古再村种植户牙森·阿不都拉今年种植了200亩天津品种水稻他表示:“亩产800公斤,比以前收成好了太多,今年真的丰收了。”
丰收在即,销路更畅。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赵国华介绍,已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旗下企业,共定标准、共塑“疆产津品”高端大米品牌,并借助天津农交会等平台全球推介。
当地种植户用收获加工的天津小站稻制作手抓饭。
新米煮就,饭香四溢。 一场严肃的品鉴会在田边举行。津新两地专家围坐,细观米粒透亮度,轻嗅氤氲饭香,反复咀嚼记录口感。当地种植户还用新收稻米为天津专家做起了手抓饭,津新两地专家细细品味着这凝结了科技与对口支援的成果。
“这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全产业链标准输出。”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副书记刘彤表示,“津稻疆种”将在于田打造小站稻在疆全产业链样本,探索主销区与产区优势互补、保障粮安、促农增收的新模式。基于成功示范,于田县明年计划推广种植超万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图/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