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抢粮,刻不容缓。
天气形势日趋严峻。据中国气象台预报,自10月8日起,山东平邑县将迎来新一轮降雨。而此前持续的阴雨已使土地含水量饱和,严重阻碍秋收秋种进程。
“合作社这1800亩玉米,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了——”6日中午,平邑县柏林镇柏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穗丰合作社理事长刘积伟,看到最新天气预报后,血压一下子升了上来,“大型机械下不了地,雨水再一泡,玉米霉变会更快!”
几年前,柏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穗丰合作社,村民将1800亩土地统一托管给村集体,实施规模化种植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谁料丰收在望,连绵秋雨却成了拦路虎,让这位合作社带头人愁眉不展。
“灾情就是命令!”
“群众的难事,就是我们该干的事!决不能眼睁睁看着粮食烂在地里!”当天,正在村里查看秋收情况的柏林镇党委书记曾祥龙感同身受,当即在现场召开线上党委会,决定举全镇之力,火速抢收玉米。
一时间,各方闻令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闪电战”,在泥泞的玉米田里全面打响。
当晚,柏林镇召开全镇骨干干部动员会,制定抢收方案,明确动员组织、一线抢收与后勤保障等任务。镇领导班子成员分为8个小组,各自认领“责任田”,迅速组织镇村党员干部、青年突击队和应急队伍,并协调周边村庄干部群众奔赴玉米地“主战场”。
10月7日清晨,天空飘着零星小雨。
柏林村广阔的玉米田边,一支800人的抢收大军迅速集结。各组在田埂上召开简短动员会,明确分工与注意事项后,人们立刻钻进玉米地,投入抢收战斗。
这是一场与雨水赛跑的争夺战。玉米地里,人声鼎沸。泥土泥泞,连小型机械也无法使用。党员干部和群众赤脚踩进淤泥,不顾雨水打湿衣衫,徒手掰棒、肩扛粮袋;大型运输车进不了地,便调集小三轮、农用车、小型应急运输车组成“运粮队”;后勤保障同步跟上,3000副手套、8000条编织袋调拨到位,镇食堂与合作社厨房全力运转,保障开水与盒饭供应……
泥水与汗水交织。一天奋战下来,各“责任田”进度不一。晚上,各组组长围坐一堂,召开“诸葛亮会”,共商优化方案。
比谁收得更干净、比谁的粮堆更高。8日,玉米田里更加热闹,微信工作群里也气氛热烈——没有号召,各组已自发掀起一场抢收竞赛。
人多力量大。短短3天,国庆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千亩玉米收获“歼灭战”也接近尾声。
气象云图显示,红蓝交织的雨量云图正步步逼近。
“扫尾马上就完,下雨也不怕了。”10日上午,抢收进入扫尾突击阶段,除部分重要岗位人员返岗外,各组仍有十几人“打扫战场”。镇干部韩振明翻看微信群里的“战斗”记录,仍沉浸在几天来紧张有序的抢收场景中,“为群众干实事,累点苦点,心里是甜的。”
据了解,国庆假期期间,平邑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万名党员下基层”活动,根据天气变化与秋收实际,及时调整策略,统筹人力、机械与烘干设备全力抢收。截至10日,全县累计调配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深耕机、秸秆还田机等各类农机具8000余台套,投入履带式收割机、移动排水泵等应急设备526台套,整合110台套机具提供应急收获、排涝救灾与物资运输等社会化服务。全县秋粮应收面积72.73万亩,已收获65.76万亩,整体收获进度达90.42%。“秋粮颗粒归仓”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县委书记郑戏元表示,帮助群众颗粒归仓,是一场解民忧、纾民困的攻坚战。全县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就是在书写一份沉甸甸的为民答卷。“只有把群众的困难抓在手上、装在心里,群众才会把我们看在眼里。”
作者:孙兆军 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