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邀請了校友歐耀佳分享他23年來在海外進行人道救援的經歷。(港大醫學院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高鈺)香港大學醫學院在2016年開始在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推出增潤學年計劃,同學於三年級時可選擇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或人道救援工作。迄今已有逾1,500名學生參與其中,不少同學選擇人道救援工作,以培養同理心和國際視野。學院上周邀請了校友兼外科醫生歐耀佳分享其23年來在海外進行人道救援的經歷,特別是最近前往戰亂中的加沙地區,他自2002年起參與多個緊急醫療行動,曾到訪烏克蘭、南蘇丹、伊拉克、也門等地。
歐耀佳指出,這次加沙的傷者多為平民,甚至包括醫院同事的家人。由於物資運送受阻,醫療資源極度匱乏,分發物資時常出現混亂,甚至有平民因警告槍聲而受傷。儘管情況艱難,但他亦分享了一段令人感動的經歷:一名少女在爆炸中失去右腿,經治療後裝上義肢,恢復行走能力,並努力完成會計課程,她的堅毅的人生態度,令人欣賞。
有同學在提問環節問歐耀佳,作為戰地醫生每天面對傷患與生死,如何能平復情緒?歐醫生回應指:「我們都是人,要懂得抒發情緒。」他習慣透過寫作或與紅十字會同事分享感受來釋放壓力。
港大醫學院邀請了校友歐耀佳(前排右五)及程德君(前排右六),分享他們進行人道救援的經歷。(港大醫學院圖片)
此外,港大醫學院亦邀請另一校友、現任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主管程德君醫生,分享她投身人道工作的歷程。她憶述在港大醫學院一年級時,曾隨無國界醫生到廣西視察,畢業後在接受家庭醫學訓練期間認識了歐耀佳。她形容對方是人道救援的大師兄,並在工作遇到挫折時,受到他的鼓勵,最終請了一年半無薪假期,重投人道救援。
歐耀佳鼓勵醫科生善用增潤學年(Enrichment Year)探索人道工作:「醫學生常常忙於讀書和實習,很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增潤學年是一個好機會,讓大家沉澱一下,思考為何選擇讀醫。」另一方面,雖然目前加沙已簽署停火協議,歐耀佳與程德君仍希望大家持續關注當地的人道危機。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