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国内许多中小工厂陆续用了一个名叫“小工单”的小程序。这张“小工单”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智造密码?

在浙江嘉兴,一家仅有20多人的小型印刷企业正在为海外客户印制一种特殊标签。这一标签既要粘得住、又不能留痕,企业历经十几次改良才设计成功。如今,企业接到的这类复杂需求订单越来越多,给以往相对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带来挑战。用上“小工单”后,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动辄花几十万元购买企业级的复杂管理系统,现在用这个“小工单”每年能帮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省下不少钱。为这家中小工厂开发这款“小工单”的是来自上海的一家新兴科创企业——黑湖科技。虽然属于互联网行业,但公司内部到处都是制造业的“符号”。

2016年,创始人周宇翔等一群年轻人从海外回国后,从金融行业转头扎入制造业一线开始创业。他们发现,当时的中国制造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中小企业的转型痛点也随之显现。繁琐的切换让中小企业的运行效率偏低,要想提高效率,软件投入成本又难以接受。针对这些痛点,黑湖科技开发了简单易用的“小工单”工具,迅速打开市场。这两年,他们每年的业务增速达到70%左右。

今年,浙江嘉兴一家生产弹簧的工厂也刚刚用起了这个“小工单”。工厂负责人表示,现在每个点对点的产品都做到可追溯,从生产单到入库、出库。不可能再出现产品混型之类的问题。

匹配小企业,服务大市场。眼下,这个团队又开始在产品中应用AI智能体技术。目前,像黑湖科技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正在迅速成长。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