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的沙漠边缘,一场围绕“沙漠软黄金”肉苁蓉的冬日采收,于11月18日至20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森林探访员”走进梭梭林,与当地农户共同采挖深藏于沙土之下的珍贵药材。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的梭梭树林。 周桐 摄
放眼望去,昔日的戈壁已被连片的黄色覆盖。草方格沙障间,梭梭林迎风而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挖开沙土,梭梭根部寄生的肉苁蓉露出乳白色、覆有鳞片的身形。这种依托梭梭生长的高价值中药材,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金色产业”。
梭梭树根部嫁接的中药材——肉苁蓉。 周桐 摄
为协同推进生态治理与群众致富,金塔县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聚焦沙化区域与风沙口,系统实施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如今,肉苁蓉的种植、采收、加工与销售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全县累计栽植梭梭等沙生植物51.6万亩,其中梭梭林下接种肉苁蓉15.47万亩,白刺林下培育锁阳3万亩,建成规模化沙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如今的金塔沙区,不再是荒芜之地,而成为既能防风固沙,实现了从“治沙”到“致富”的转变。
蚂蚁森林在金塔捐资建设的703号林。周桐 摄
作为蚂蚁森林梭梭种植与苁蓉接种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金塔县自2019年起与蚂蚁森林、中国绿化基金会持续合作,开展梭梭种植公益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已协议捐资约1.2亿元,种植梭梭超2300万棵,面积超过23万亩,其中约7.5万亩接种了肉苁蓉,占全县接种面积的一半。
据悉,自2016年启动以来,蚂蚁森林已累计向全国生态建设协议捐资45.66亿元,在甘肃等13个省份支持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植树6.19亿棵,其中90%以上位于“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甘肃省作为重点实施省份,自2017年起累计获得捐资11亿元,种植梭梭、花棒、胡杨等耐旱树种超1.6亿棵。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明 周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