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研究資助局近日公布2025-26年度「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下多項計劃的撥款結果。研究局在「教員發展計劃」及「跨院校發展計劃」分別批出115個及17個資助項目,撥款總額分別約8,367萬元及632萬元。其中,香港都會大學於兩項計劃共獲批47項研究項目,資助總額逾3,342萬元,續居香港自資院校之首。香港恒生大學獲資助19個項目,資助總額共約1,267萬元,較2024-25學年增加20%。
「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下設「教員發展計劃」、「跨院校發展計劃」、「院校發展計劃研究基礎設施撥款」及「院校發展計劃協作研究撥款」。在「教員發展計劃」中,2025-26年度共批出115個研究資助項目,香港都會大學佔43個,總資助金額約3,197萬元;香港恒生大學有15個項目,金額約1,098萬元;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共有16個項目獲資助,金額約1,060萬元。

「跨院校發展計劃」方面,2025-26年度共有17個資助項目,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佔5個,總資助額約162萬元;香港恒生大學有4個項目,金額約169萬元;香港都會大學亦有4項,金額約145萬元。至於「院校發展計劃基礎設施撥款」及「院校發展計劃協作研究撥款」,2025-26年度均沒有資助項目。

香港都會大學表示,大學於2025-26年度「教員發展計劃」類別中,共有7個研究項目獲100萬元以上資助,涵蓋人工智能、環境科學及疾病治療等多個跨學科範疇。其中獲最高資助額的項目為「血小板泛凋亡在膿毒症中的調控作用及機制研究」,金額為125.9萬元。該研究將探討敗血症的發病機制,為識別潛在生物標誌物與開發潛在治療方法提供嶄新見解,有助於敗血症的預防與治療。
至於都大領導的4個「跨院校發展計劃」項目,主題涵蓋智慧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生物醫學信息學以及文化研究等。都大校長林群聲表示,大學將持續投放資源,支持更多具前瞻性與社會影響力的研究項目,並進一步結合都大作為應用科學大學的優勢,為香港及國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