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內,人群在一尊尊法老雕像、彩繪木乃伊棺和黃金飾品前駐足流連,感受着跨越五千年的古埃及文明魅力。「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於2025年11月20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大受歡迎,一度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此次展覽盛況證明,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大有可為,關鍵是要有上乘的供應,更要做好觀展體現,提升香港國際都會的城市品味。
此次展覽匯集250件來自七間埃及重要博物館的瑰寶,展期長達9個多月,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展期最長的古埃及文物展覽。250件珍貴文物串聯起近5000年古埃及歷史,包括法老與諸神雕像、黃金飾物、大型成套木乃伊棺和動物木乃伊等。參觀者在一尊尊法老雕像、彩繪木乃伊棺和黃金飾品前駐足流連,感受着跨越5,000年的古埃及文明魅力。
展覧之精彩前所未有,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入埸一睹為快。館方公布開放4天以來接待逾1.6萬人,有孕婦專門趕在分娩前觀展,有廣州、上海的遊客專程來港觀展,周末人流高峰期間現場人流管理面臨一定挑戰,有參觀者稱要排隊一小時以上始能進場,館方一度要停止出售現埸門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透露,館方正研開設夜展,相關的文創產品銷量是平時展覽的50倍,4日展覽盲盒存貨已銷出近半,部分可能缺貨,須急補貨,形容是「開心的煩惱」。
近年,管理M+博物館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西九文化管理局屢屢傳出財赤壓力巨大的消息,令人質疑香港文化產業「有無得玩」。其實香港推廣文化藝術有獨特優勢,善於運用,前景可觀。
世界級文化設施集群是香港建設文化交流中心的第一支柱。西九文化區作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文化基建,已形成了世界級博物館群。
加強與國際文化機構合作是第二支柱。特區政府積極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建立關係,已和20個國家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
深化與內地文化交流構成第三支柱。特區政府已與七個內地省市和特區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或協議書。
藝術與科技融合是第四支柱。特區政府積極推動藝術科技發展,自2020年起推出多項資助計劃。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國際交流平台搭建需同步推進。從M+博物館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立,到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等國際盛事的舉辦。有了世界級的文藝建設硬件,再配上世界的文藝軟件,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光彩更熠熠生輝。此次古埃及文明大展備受歡迎、文創產品銷情火熱啟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特區政府認真總結成功經驗,探索建設香港文藝創意產業鏈,憑借西九作為世界級文化藝術樞紐的獨特優勢,推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藝術品交易生態圈。香港可用實際行動營造的文藝氣息,證明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貿易樞紐,更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文化橋樑。
責任編輯: 文劼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