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重庆市荣昌区集中发布十大畜牧科技成果,全国首个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同步上线,为畜牧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养殖场搭建起“快速通道”。

此次发布的十大“硬核科技”,既聚焦养殖生产痛点,又拓展产业应用新场景。在饲料端,蚕豆新品种、醋糟生物饲料、地源发酵饲料与液态饲喂技术的推出,为畜禽养殖降本增效提供新选择;在疫病防控端,非洲猪瘟病毒现场检测试纸条、羊棘球蚴(包虫)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能实现无创快速检测,其中非洲猪瘟检测试纸条已走出国门,在莫桑比克等国投入使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则为畜禽疫病净化提供技术支撑;在品种改良端,渝州白鹅配套系品种更贴合市场需求,助力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
尤为亮眼的是生物医学新材料领域的突破。以全程无特定病原(SPF)的生猪为原料,可提炼注射用胶原蛋白用于皮肤美容,还能开发异种骨修复材料填补四肢非承重骨缺损、制作人工肌腱;蚕丝经特殊工艺加工成的人工血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畜牧产业链延伸出生物经济新赛道。“这些成果不仅能解决养殖实际问题,还能帮我们开拓新市场,心里更有底气了。”现场参会的荣昌本地养殖户周燕说。
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离不开专业平台支撑。当天上线的国内首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1.0版本,通过搭建专家库、成果库、需求库,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匹配。平台还将建设科技评估、概念验证、创新孵化、企业赋能、创业投资、人才培训六大功能中心,未来企业和养殖户可像“逛网上商场”一样,在线对接所需技术成果,加速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作为国家畜牧科技城核心区,荣昌已建成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86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在畜禽育种、疫病防控领域累计突破100余项科研成果。此次十大科技成果发布与交易市场上线,既是荣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成果展示,更为全国畜牧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荣昌方案”,助力畜牧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值化方向加速迈进。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