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痛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聚焦乡村医生岗位核心需求,创新构建并实践“三方联动,四维重构”特色培养体系,实现从“学科导向”到“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关键转变,为基层医疗卫生战线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一、核心创新:以“三方联动”破局,以“四维重构”提质
(一)“三方联动”协同育人,凝聚多元培育合力
深化学校、附属及教学医院、医联体三大主体功能定位,创构“三主三全四共”运行范式,以“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协同、全要素融通”的协同机制,“需求共研、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联动路径,推动技能培养与医德素养同步落地,彻底打破传统培养中“校医脱节、学用分离”的壁垒,构建起高效能、高品质的协同育人生态。
(二)“四维重构”体系赋能,全链条保障培养质量
围绕乡村医生成长全周期需求,系统打造“四维重构”育人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各环节的优化升级。
重构“四阶贯通”融合课程体系
以岗赛证融通和行业标准为逻辑起点,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构建“职业素养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特色课程”四阶段递进模块,形成螺旋上升的知识能力培养路径,确保课程内容与基层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重构“四阶跃升”实践教学体系
聚焦临床能力进阶,搭建“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实践平台,依托“以虚补实、以实助虚、虚实协同”运行机制,贯通“以践促创、以创辅践、践创并行”成长路径,全面打通乡村医生技能提升链条。
重构“四个课堂”思政育人体系
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为引领,打造“第一课堂理论讲授打基础、第二课堂学展赛育拓视野、第三课堂实践淬炼强担当、第四课堂云端浸润常陪伴”的立体化思政模式,多维赋能村医学生职业认同培育与价值引领效能。

“四个课堂”思政育人体系
重构“四翼护航”人才跟踪培养体系
以“制度护航”立规范、“资源护航”强支撑、“质量护航”严评估、“发展护航”促提升,确保乡村医生毕业后能持续适配基层岗位发展需求。

“四翼护航”的人才跟踪培养体系
二、推广成效:多方认可显价值,赋能振兴见实效
成果获认可,树立职教服务典范
培养体系得到了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并在湖北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上进行分享。依托体系建设成果,临床医学专业建成湖北省特色专业,学生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团总支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等荣誉,学生在国家及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良好典范。
专业广辐射,传递基层医者担当
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作用,依托临床技能协会、范尉天使爱心社等党团组织为实践育人载体,构建校园行、基层行、西部行、产业行业行的育人体系,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月、暑期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有效辐射至周边10余个县市区。涌现了以“健康卫士·基层有我”湖北省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全国爱心达人范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黄振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团体和个人。受先进典型引领,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近800人,报名参加应征入伍近300人。

基层服务(部分)
校地深合作,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学校作为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医药健康服务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主持2025年全国职业院校医药卫生大类(中医药类专业)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大会;联合主持了湖北省中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成立了荆州市医药健康职业教育联盟;与荆州市各县市政府签署校地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与学校附属医院联合开展“优质资源赋能 守护群众健康”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在江陵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校地合作”,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培训、义诊、健康宣传,形成“高校技术支撑+基层服务落地+居民全程参与”的创新模式。相关经验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健康报》《湖北日报》《荆楚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为同类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典范,彰显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力基层健康事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