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温科院)与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联合开办的首届“伏羲人才计划”定向培养班迎来关键实践环节——17名学生奔赴河北雄安新区,开启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此次实习是双方2024年签订合作协议后,在智慧农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又一落地举措,标志着高职院校与中国科学院深度对接的智慧农业人才培养项目进入“理论+实践”融合新阶段。
2024年,温科院与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并签订协议,共同启动“伏羲人才计划”定向培养班。该项目创新构建“课堂+实验室+农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旨在为农业现代化输送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合作启动后,为夯实学员赴雄安新区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基础,双方构建了“讲座+实训+案例+双导师”四位一体的前期培养体系。项目以专家专题讲座为先导,围绕第三代农机技术体系、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等前沿课题,帮助构建知识框架。同时,依托实验室资源,组织学员开展智能农机模拟实训及智慧农业案例深度研讨,学员在温科院专业教师与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组成的“双导师”体制下,通过常态化的线上交流与课题研讨,提前介入并精准对接雄安实习阶段的科研任务,形成了从理论积淀、技能训练到科研实战的完整闭环,全面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养与岗位适配度。

2025年10月,经过前期理论积淀与基础实践打磨,依托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资源,17名“伏羲人才”学员启程赴雄安新区顶岗实习。实习启动仪式上,温科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胡剑波,智慧农业工程学院院长陈勇兵、副院长包玉花,中国科学院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张丹奇等嘉宾参会,学生代表分享了对投身智慧农业实践的期待与规划。

在为期半年的实习中,学员将深度参与科研一线工作,近距离观察新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等“鸿鹄装备”的田间作业,参与智能农机研发、调试与优化;还将学习“伏羲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农业生产实时分析与精准决策的“智慧大脑”,并参与部分纳入《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项目工作。

温科院党委委员胡剑波表示:“伏羲人才计划”定向培养班,持续展现国家队科研资源与地方院校生力军育人优势的协同效应。这一模式既为职业教育打开了对接前沿科研、服务产业需求的上升通道,也为农业现代化铺就了“人才输送+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内涵,打造“科研基地+人才培养+产业服务”立体化格局,为浙江省建设智慧农业先行先试引领区提供支撑,同时向全国智慧农业领域输送更多懂技术、能实践、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