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将乡村类博物馆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化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浙江通过打造一系列小而美、小而精的乡村博物馆,有效扩大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优质文博资源直达乡村基层。
在位于浙江衢州九华乡妙源村的立春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九华立春祭区级传承人吴海根带着游客在《九华春景图》数字长卷前,详细讲解立春祭流程。馆内通过全息声画交互方式,呈现出竹林春景的动态画面,游客在这里可以沉浸式体验“九华立春祭”和中国“二十四节气”。
以“还原绍兴农村生活变迁”为核心的绍兴市荷湖乡土文化博物馆内,藏品涵盖传统农具、节庆器物、传统服饰等。
乡土文化馆内,九成以上的藏品由村民自主捐赠,有6400余件“传家宝”在这里安了家,成了共享的乡土记忆。从征集物件到开放展览,从守护记忆到传播文化,一件件带着烟火气、承载着情感的老物件,不仅是老一辈人的情感记忆,更是年轻人触摸历史的鲜活载体。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一户人家一次性捐赠了15件物品,前期工作大概做了5年,举全村之力,慢慢托起了这座博物馆。
走进杭州余杭的溪口村,由废弃厂房改造的传梭博物馆内,游客们亲手操作着老式织布机,体验非遗土布纺织的乐趣。
传梭博物馆内收藏了来自29个国家的24000余把纺梭,设有“纺梭历史”“织造技艺”等主题展区,系统展示了纺织文化的千年发展脉络。自开馆以来,凭借“非遗展示+手作体验+研学教育”的模式,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还通过培育织娘、开发文创等方式,带动村民就近就业。
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介绍,希望的非遗传承能够为在地的教育能带来一定的革新。多年来,他们一直希望改变老百姓对博物馆的认知,不再是高高在上,原来博物馆就可以在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