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打擊詐騙案件及相關洗黑錢活動是警務處處長首要行動項目之一,有見及此,油尖警區刑事部於上周一(8日)至昨日(17日),展開代號「世爵」的大型拘捕行動,打擊詐騙案件及洗黑錢案件,行動中共拘捕 39人,偵破36宗詐騙案件及洗黑錢案件,案件總損失金額高達1.52億港元。
39名被捕人包括27男12女,年齡介乎20至61歲,報稱職業包括地盤工人、貨車司機、售貨員、侍應、家庭主婦及無業等,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及「洗黑錢」罪被捕,大部分被捕人角色為傀儡戶口持有人。36宗詐騙案件中,包括有投資騙案、求職騙案、網上購物騙案、貸款騙案和電話騙案等。
油尖警區刑事部科技及財富罪案組主管陸智灝高級督察今日(18日)表示,損失金額最高的一宗案件是「網上投資」騙案,金額高達7,400萬港元。案中一名外國受害人被騙徒游說在虛擬網上投資平台投資買賣黃金,轉帳7,400萬港元至多個騙徒指定的戶口,最終發現平台為騙徒開設,受害人並不能取回任何投入的資金。警方在行動中拘捕一名36歲本地男子,他是案中傀儡戶口持有人據了解,該受害人居於美國,是一名美國商人;案中被捕的傀儡戶口持有人,記錄顯示其戶口有大量存款,但受害人報警時,該傀儡戶口的大部分存款已被轉走,因此事主損失的金錢未能堵截。
陸智灝又稱,最新一宗案件是本周日(14日)發生的「假冒內地官員」騙案,受害人是一名24歲內地女子。女事主早前接獲一名騙徒電話,騙徒自稱是內地執法人員,並指控事主涉及內地一宗經濟犯罪活動,指令受害人要配合調查。受害人按指示前往尖沙咀區一間金舖購買價值20萬港元的金條,受害人其後再按指示,在尖沙咀區會見並交付金條予一名假扮執法人員的女子。警方經深入調查及翻查大量閉路電視後,拘捕涉案負責接收金條的女子,她是一名持旅遊證件入境的47歲女子,已被暫控一項「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現正還押等候警方進一步調查。據了解,接收金條被捕的是一名台灣女子,她以遊客身份入境,並非居於香港,涉案金條仍未尋回。
警方留意到今次騙徒指示受害人購買及交付金條,有別於一般的銀行轉帳或交付現金,因此市民要時刻提防新的騙案手法。為加強打擊利用傀儡戶口清洗黑錢,警方會在檢控傀儡戶口持有人有關清洗黑錢罪行的時候向律政司徵詢意見,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向法庭申請加刑。油尖警區刑事部在今年4月就一宗洗黑錢案成功向法庭申請加刑。案中被告借出自己個人銀行戶口予騙徒,3日內處理了港幣390萬元犯罪得益。法庭批准控方申請並對被告加刑百分之三十,最終被告被判24個月監禁。
警方提醒市民要時刻保持警惕,提防騙子。騙徒手法不外乎先博取受害人信任,例如假扮政府或執法部門,銀行等權威機構,甚至是受害人的親朋戚友。在博取信任後,便會以各種原因要求受害人給予金錢,或訛稱受害人有未找付的帳單或會籍費用,要求受害人交出銀行戶口資料以繳付帳單取消訂閱此類服務。因此若收到此類可疑電話及訊息時,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想清楚才行動。如有懷疑,可以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或者下載警方防騙視伏App。
警方再一次呼籲市民切勿借出、租出或售賣自己的銀行戶口,因為這樣有機會已經觸犯洗黑錢罪,一經定罪最高刑罰是監禁14年及罰款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