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课题组,共同举办“中小学分级阅读课程建设与教学指导实践”论坛暨“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研究成果发布会。历时四年深耕细研,六大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系列科研成果正式揭开面纱,配套“智慧分级阅读平台”同步上线,这标志着中文分级阅读彻底告别经验判断的传统模式,全面迈入科学量化的崭新阶段,为破解青少年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得怎么样”三大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王守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教授,协同创新中心教育技术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委会常务理事张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马朝阳、党委副书记江燕等主办单位领导、专家,以及珠海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教育发展与科研管理室主任陈昭君,人民网人民德育数据中心主任袁成、副主任高东辉,北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王翔,安徽省合肥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吴申道等一线实践专家以及来自河南、安徽、广东、湖北等省份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与专家共同出席了本次论坛暨发布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饶涛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王守军在会上发表了致辞,他强调,本次发布的系列成果是北师大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旨在构建科学、系统、可落地的中文分级阅读整体解决方案。他指出,成果标志着中文分级阅读从理念探索迈入科学实践新阶段,构建起覆盖文本分级和阅读能力分级的“度量衡”体系,为推动我国阅读教育摆脱传统经验依赖、突破粗放式发展瓶颈提供了科学支撑,将有力推动儿童青少年阅读教育向科学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集结多领域专家攻坚 六大核心成果构建科学体系
自2022年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京师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携手启动“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边玉芳教授担任负责人。项目汇聚心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领域60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四年系统研究、多轮论证与实践探索,成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中文分级阅读理论与应用体系。首先,研究团队完成了语料库与分级词表两项核心基础资源建设;基于此,研究分为“文本分级”与“阅读能力分级”两大实践方向——前者通过建立分级标准与分级模型为阅读材料科学定级,后者通过研发测评工具与能力分级标准为学习者精准画像。最终,这两大分支共同构成了一个智能匹配系统,旨在实现“文本”与“读者”的精准对接,为个性化应用提供核心支撑。整个项目凸显六大核心研究特色:其一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紧密依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阅读水平差异构建精准分级体系,助力儿童阅读能力提升与全面发展;其二充分彰显中文语言特质,适配中文阅读学习的独特需求;其三秉持教育导向性原则,紧扣阅读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和要求研发分级标准;其四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知识,从多维度剖析文本难度与阅读能力,筑牢理论根基;其五恪守研究程序科学规范,通过严谨调研、系统数据收集与专业分析,以客观数据支撑分级标准制定;其六注重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发多元资源与应用场景,既优化儿童阅读体验,也提升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发布会上,边玉芳教授详细解读了儿童青少年中文文本语料库及分级词表、中文文本分级标准与分级模型、阅读能力测评工具与分级标准六大核心成果,结合当下教育热点深入剖析其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让现场嘉宾深刻理解到该项成果如何在儿童与文本之间搭建起统一的 “度量衡”,引领儿童青少年真正走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夯实数据底座 基础资源实现突破性进展
作为整个体系的基石,项目首先攻克了基础资源短缺的难题,成功打造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文本语料库及中文分级阅读分级词表两个成果。
语料库是经过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是进行字词、语法、语义等语言特征分析的数据基础。在语料库建设方面,针对当前国内缺乏公用开放大型儿童青少年读物语料库的现状,项目团队结合3-15岁儿童青少年阅读特点,遵循内容经典优质、文本类型丰富、出版年限较新、各年龄段配比均衡的选材原则,经过语料采集、录入校对、精细加工等多道工序,建成总字数超 5300万字的大规模语料库。该语料库专门服务于中文分级阅读研究,是国内系统性构建的、语料规模庞大的儿童青少年中文读物语料库,为中文分级阅读科学化、标准化发展筑牢数据根基。
在分级词表研制方面,面对现有中文分级词表数量少、不开放、分级依据模糊等局限,项目团队从批量化生成581386个不重复词语起步,通过构建总词库、选取核心词语、多维度分级、反复修正检验等流程,最终形成收录19512个词语的分级词表。该词表聚焦3-15岁儿童青少年群体,采用词频、跨文本分布情况、首现册数等多指标,结合聚类算法、等级细分与专家经验进行分级,既满足分级阅读实践需求,又能通过规范化规则实现自动化迭代更新,为文本难度分级、分级读物编撰及儿童产品用词规范提供了可靠依据。
创新分级逻辑 研发落地实用标准与模型
为建立科学统一的文本分级准则,项目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文本分级标准与分级模型两大成果,填补了中文文本科学分级的行业空白。
儿童青少年中文文本分级标准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基于专家对儿童青少年读物特征的凝练及相关研究成果,将文本划分为12个难度等级。标准构建了包含语言基础特征、文本内容特征、文本形式特征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的完整体系,并根据文学类、信息类文本差异细化指标表述。该标准不与年级或年龄直接绑定,从文本实际难度出发兼顾个体差异,既凸显6-15岁儿童青少年阅读能力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又充分体现中文阅读认知特点,兼具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配套计算机自动分级模型,为后续构建一体化分级阅读系统奠定基础。该标准为不同阅读水平的儿童青少年选择适合其阅读的课外读物提供参考标准,为科学实施个性化、精准化的分级阅读指导提供参考依据,为出版行业及作者编写适合不同阅读水平儿童青少年阅读的读物提供参考框架。
儿童青少年中文文本分级模型通过公式法、机器学习法、神经网络模型和大语言模型等多种科学方法,构建起高准确率的自动化文本分级模型。项目团队首先基于既有语料与分级指标体系,提炼影响中文文本难度的关键特征,通过多轮次专家标注形成文本难度 “金标准”;随后在公式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及大语言模型下分别通过多种优化策略构建了四款较高准确率的文本分级模型。目前建成的四个不同方法的最优分级模型,在准确率、经济性等方面各有优势,实现了中文文本难度的科学判别,推动分级模型体系向“智能化—经济化—可扩展化”协同发展,为教育评估与个性化阅读推荐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北京优秀阅读推广人、中关村三小中央图书馆阅读指导专家朱新娜指出:“今天发布的成果中,专门针对信息类(科普)文本的分级标准做了大量前瞻性的工作,充分考虑了科普阅读自身的特征,根据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及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接受规律进行科学设计,不仅为出版方提供了权威的编辑出版依据,也为家长选书提供了清晰可靠的参考标准,更真正解决了我们图书馆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精准推荐科普读物的核心痛点。”
完善测评体系 精准定位阅读能力水平
为解决阅读评价难的问题,项目团队研发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能力测评工具与分级标准,实现对阅读能力的精准量化评估。
阅读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发遵循规范严谨的流程,从确定工具研发方案、多团队平行命制题目,到经过两轮预试检验工具质量、四轮多领域专家审改题目,再到大规模测试形成常模,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最终形成的测评工具涵盖6-15岁儿童青少年中文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包括阅读理解测验四个学段24个题本。通过系统的等值方案设置,基于东、中、西部36884个有效样本的大规模测试检验,构建跨年级且纵向可比的阅读能力评估量尺,测验结果的公平性、可比性、可解释性得到充分验证,为个性化测验实施提供了科学工具。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曹伟分享道:“我们地区曾有幸参与了阅读能力测评的常模采集工作,亲眼见证了这套工具从研发到验证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今天看到完整成果发布,深感振奋!这为我们地方推进区域性阅读质量监测与精准教学提供了权威的‘标尺’和‘抓手’,真正让因材施教落在了实处。”
儿童青少年阅读能力分级标准同样采用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综合专家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及大规模测试数据,将6-15岁儿童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分为12个等级。阅读能力分级标准从信息获取、分析整合等4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描绘不同等级学生的表现,每个指标均细分为12个能力等级。该标准为个性化、精准化分级阅读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阅读课程研发、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开发搭建了参考框架。
该标准为科学实施个性化、精准化的分级阅读指导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童青少年中文阅读课程研发、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开发等提供参考框架。
聚焦课堂赋能 科研成果落地教学实践
六大核心科研成果的发布,为分级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论坛的实践路径分享环节,行业专家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成果转化之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介绍,配套研发的“智慧分级阅读平台”以“测—学—练—评”闭环服务为核心,通过线上测评精准定位学生阅读能力,搭配《全素养阅读》等配套读物,实现“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指导;北师大二附中教师王翔分享了跨学科阅读实践经验,其团队编写的跨学科阅读丛书已被多所学校纳入阅读课程,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提供了新路径;安徽省合肥市教科院教研员吴申道则带来“合肥经验”,当地通过构建“分级标准—阅读指导—活动组织”三位一体机制,全面推进全学段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为区域化分级阅读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智慧平台上线 构建“标准 +技术 +资源”新生态
作为成果落地的核心载体,“智慧分级阅读平台”在论坛压轴环节正式发布。平台整合四大科研成果,以“测—学—练—评”闭环服务为核心,具备三大核心功能:智能测评生成个性化能力画像,精准推荐适配读物与微课资源,数据追踪为教学调整和家长指导提供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马朝阳表示,系列科研成果与智慧平台的发布,是中文分级阅读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跨越。未来将持续优化标准与平台功能,联动家校社构建资源共享平台,让科学分级阅读惠及更多儿童青少年,为书香校园建设与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