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阿唐,生活在底堡的一个小乡村里,这里对你来说很渺小,但是对我来说这里就是最美的,特别是春季,土地里面别有番风味,放眼望去,一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生机勃勃的在大自然中……”
7月初,一封来自四川省底堡乡的手写信,跨越1900多公里,被送至塔斯汀的一名普通员工林丽手中。写信人是四川沐川县底堡乡的一名初中生,也是塔斯汀公益通信项目中资助的150名学生之一。
2025年,塔斯汀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塔斯汀堡贝成长计划"。项目的重点之一是面向公司员工和社会大众招募“塔塔爱心笔友”,与受资助的乡村儿童一对一通信。截至2025年9月,该项目累计动员130人成为乡村儿童的正式笔友,为四川等地乡村学校的孩子提供心理陪伴。
公益通信计划,只是塔斯汀公益实践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品牌创立至今,塔斯汀始终坚持做一个有温度的餐饮企业,用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活动模式,诠释着当代餐饮品牌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做有温度的餐饮品牌
“做好中国汉堡、传递中国温度,弘扬中国文化。”在塔斯汀全国各地的办公区,你几乎都能看到它,出现在最显眼的地方。
对于什么是“有温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塔斯汀而言,“有温度”意味着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停止望向弱者的目光。
今年3月,一条“00后店长捡到手机狂拨30通电话找失主”的新闻冲上热搜,获得大量网友点赞。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重庆一塔斯汀门店的店长吴帅。在得知有顾客将手机遗落在门店后,吴帅担心顾客着急,一口气拨打了30多通电话,终于找到失主,顺利将手机归还失主。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在网络引爆,温暖了无数人。
像吴帅这样的人在塔斯汀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塔塔侠。这个称呼无关业绩,无关能力,拼的是“侠气”,特指那些做了好事的人。塔斯汀还专门为塔塔侠设计了实体徽章,用来表彰那些在生活中散发善意的人。吴帅也收到了一枚。
善意从来无关乎大小,而只在于行动本身。“即便是微光,也该被看见,因为再小的光芒,都可能曾照亮过他人片刻,”在塔斯汀公益相关负责人看来,“一点一滴的微光聚集,就能形成一条光带,照亮更多的人。”公益亦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塔斯汀一直坚持做公益的原因。
自2012年品牌创立以来,塔斯汀便不断通过公益活动去帮助他人。从早期主动参加公益活动,到形成自己的公益品牌,13年来塔斯汀的公益行动从未停歇,并逐渐走出一条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2024年间,塔斯汀共举办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34场,平均每个月就有一场。这些年,塔斯汀的公益足迹遍布福建、贵州、四川、湖北、江西、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市,覆盖学生、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社会业态人群。
如果说塔塔侠是塔斯汀内部的温度感应器,那么公益,就是塔斯汀企业温度的社会向出口。
用温度守护成长
在众多的公益项目中,青少年是塔斯汀关注最多,也最深的一个群体。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象征着希望,还因为对这些孩子来说,一个微小的变化就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2022年,塔斯汀几乎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来关注“星星的孩子”,把他们邀请进美术馆和门店,举办线下公益画展,捐赠公益艺术课堂,为的是让孩子们走出家门,在艺术体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2023年开始,塔斯汀将目光投向山区,关注大山里孩子的需求。这一年,塔斯汀到过贵州省兴义市,为当地的南盘江镇南龙幼儿园捐赠过多功能操场,让学校67名师生有了课间活动的场地。也发起过“一步爱心书”捐步换书计划,帮助贵州省10所小学,1万多名师生,10个图书室捐赠图书5170本。
2024年,塔斯汀来到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沿着山间灰白蜿蜒的水泥路,安装了37个爱心路灯,为当地675个村民照亮了夜晚,也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路。
今年,塔斯汀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塔斯汀堡贝成长计划”,聚焦乡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比往年,今年塔斯汀想得更远,也更深。据了解,该计划将向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福建、四川等地的乡村学校捐助篮球场,资助困难青少年。2025年全年,塔斯汀计划资助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170名;捐赠标准篮球场4个,预计惠及青少年5000多人。
在传统物质捐助之外,塔斯汀选择发起公益通信项目,看中的就是其陪伴式的公益模式。在为期一年半的时间里,150名塔塔爱心笔友将会和这些孩子保持通信,倾听他们成长的烦恼,为他们答疑解惑,和他们共同成长。“和最开始做公益的时候比起来,乡村教育的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提升,”塔斯汀公益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除了物质上的资助,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更应该得到关注。”
同样的关注在公益活动的主题中也能看到。今年,塔斯汀将公益主题定为“益万种春天”,既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寓意,也有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春天的意思。而“堡贝”这两个字,不仅包含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社会的宝贝的含义,也带着对孩子们能活得勇敢,活出韧性的期许。“13年前,没人会想到,塔斯汀能长成这样一个大品牌,”塔斯汀公益相关负责人表示,“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孩子,就算没有一个高的起点,也能奋力生长,长成大树。”
向社会传递温度
除了那些远在大山的人们,塔斯汀公益也关注那些生活在城市的新业态新群体。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快递员,残障人士……都在塔斯汀的视野中。
今年7月,北京62家塔斯汀门店正式加入“小哥加油站”行列,成为大城市里的小驿站。这些门店大多分布在社区、商圈和交通枢纽周边这些外卖骑手、快递员工作密集的地区。门店内提供饮水热饭、手机充电、应急救助等服务,让快递员、外卖骑手这些奔波在城市里的劳动者有了休憩之所。
如今,塔斯汀的门店数已超8000家,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随着门店规模的不断拓展,塔斯汀的公益,正通过门店网络不断向外延伸。
这些年,不少塔斯汀的加盟商自发联合起来,在各地做公益。可以说,他们的店开到哪里,公益就做到哪里。李彬是塔斯汀潮汕地区的一名加盟商。今年春节,巡店间隙他特意去水城镇南进村转了一圈,看望当地的几位独居老人。去年,他在附近开了新店,碰巧听说村里有几位独居老人,生活困难,就给记下了。过年前,惦记着老人们的生活,李彬特意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去老人们家里看了看。他说:“送些东西,和他们说说话,心里才能踏实一些。”
对每一个参与公益之中的塔斯汀人来说,公益治愈的不仅仅是那些被关怀的对象,还包括做公益的人。第一次和大山里的孩子做笔友,林丽感觉有些奇妙。看着信里工整又略带稚嫩的笔迹,她有些感慨:“第一次,感觉到了人和人的连接。”
一封信,能够把不同背景,不同际遇的人联系到一起。让大山里的声音传到了山外,也让山外的人听到了山里人的心声。
对塔斯汀来说,公益也是如此。比物质更暖的,是情感的传递。比一次公益更有力的,是持续的行动。从“乡见”系列乡村振兴公益,到“小围裙”劳动教育计划,再到如今的“塔斯汀堡贝成长计划”,塔斯汀热心公益矢志不渝,始终肩负着民族餐饮品牌社会责任,为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展现着自己的企业温度。(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