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夜里至11日,河南省大部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其中商丘、许昌、周口、驻马店等地出现大暴雨,部分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即将面临收获的农田现状如何呢?
9月12日,在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伍连村,雨后的玉米地踏上去有些泥泞。62岁的村民程丛甫告诉记者,昨天(9月11日)的大雨直接缓解了旱情,从现在看,秋收后种麦都不需要再浇地了。不过雨虽然下得大,但地下水还是没能得到补给。
“昨天直至今天中午,郸城一直在下雨,气象显示降雨量超过80毫米。由于前段时间持续高温干旱,目前地里面还没出现积水。”同日,种植近1500亩玉米的周口市郸城县种粮大户王雷说。
目前,河南省夏玉米、大豆正处于灌浆后期,花生处于结荚饱果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记者从河南省气象部门获悉,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有效降水多,不仅直接补充了表层土壤水分,更显著增加了深层土壤底墒,形成了良好的土壤水库蓄储,为下一阶段秋播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给和墒情保障。与此同时,土壤水分的显著改善,极大缓解了农业抗旱压力,保障了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水,有利于玉米、大豆等秋作物充分灌浆,促进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对提升秋粮单产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10日10时至12日9时,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降水量达到230.5毫米。9月12日,走在韭园镇吴桥村田间道路,只见玉米金黄、豆荚饱满、花生叶片浓绿,路边沟渠有水冲刷过的痕迹。正在田间查看玉米长势的村民李秀兰(化名)说:“昨天雨水下得大,地里短时间内出现了积水,一部分顺着沟渠排走了,剩下的今天就完全渗下去了。眼看玉米成熟,等天气放晴,就赶紧把玉米抢收回家。”而在邻近的董村,路边的沟渠有水缓缓流动,田间未见积水。
从去年10月起,河南省以县域为单元,以“三沟四渠”(田沟、路沟、村沟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沟渠连通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开挖疏浚农村沟渠11.76万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4.95万座,大大提升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此次降水过程中,受短时强降雨影响,商丘、许昌、周口等地农田出现短时积水,局部玉米点片倒伏。当下,河南农业农村部门正指导相关地方加快田间排水除渍,同时继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下沉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对临近收获的受灾作物,指导农民待天气晴好、湿度下降后,及时组织收获,防止产量损失;对生育期尚早的受灾作物,指导农民合理搭配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防止病虫害滋生、促进灌浆成熟。
白露白茫茫,谷子满仓仓。秋收将至,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已提前制定“三秋”工作方案、农机化生产应急工作方案,正有序做好农机准备,“三秋”期间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400万台套以上,目前已检修农机281万台,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5万台、收获机7700台、播种机1.8万台。下一步,将根据作物成熟度与田间实际条件,科学确定收获时间,组织好机收作业,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范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