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不只有海浪拍打沙滩的浪漫,还有交通不便的困顿,年轻人背井离乡、村落日渐空心的落寞等,这些“现实之痛”都是中国漫长海岸线上,众多有人岛需要破解的难题。9月11日,记者从“寻找‘缩差共富’县域样本”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上了解到,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通过风貌提升、青年上岛、渔民上岸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海岛共富新路。
据介绍,此次大型采访活动旨在总结浙江各地,在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洞头区因是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海岛振兴示范区,在发展海洋经济、推进花园村庄建设、做强生态旅游、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海岛型县域提供了宝贵的“洞头经验”,成为活动的首发站。
像其他海岛县一样,洞头曾经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23年前,其还是一个孤悬于瓯江口外的“百岛之县”,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全靠轮渡,出行极为不便。转机始于“五岛相连”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洞头由此迈入“温州1小时交通圈”。近年来,当地更是持续推进“破堤通海”“生态海堤”“退养还海”“渔港疏浚”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与基础设施建设,昔日闭塞的海岛蝶变为交通便利、生态优美的碧海蓝湾,如今正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洞头的目标是,由全岛变半岛,半岛变为‘海上花园’。”洞头区委副书记、区长何莉平一语道破发展路径。
岛屿变花园,各路青年才俊“鱼贯而入”。“满天星电商共富工坊”主理人陈舒雯便是其中一员。2023年,她辞掉杭州光鲜的工作,回到洞头,边直播边为农户带货,仅鳗鱼干单品,去年他们团队就帮销了50万元,今年已与7家农户签订采购合同。“以前,大家都觉得农村土,不愿回乡,其实在乡村发展有无限的可能,不像城里的按部就班,钉死在一个岗位上。”陈舒雯坦言。
像陈舒雯这样的年轻人并不是少数。据统计,近三年,年均上岛青年超3000人,带动2024年人口增速2.47%,居全省第一。当然,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如当地推出的青年上岛12条创业扶持举措,给予40周岁以下青年可享7天免费食宿体验,叠加最高60万元贴息贷款、5年租房补贴等组合激励。
上岛的不只有青年。在东屏街道东岙村,渔民也已陆续“洗脚上岸”。原来靠捕鱼为生的小渔村,如今70%的家庭开起了民宿,80%以上的村民从事服务业,每年6至10月,这里的民宿一床难求。
连同民宿火起来的还有洞头的“渔家厨娘”。“以前,洞头的妇女除了随夫出船,要么出门打工,要么赋闲在家,结果是要么不顾家,要么不赚钱,如今,1200多名渔嫂经培训后,成为抢手的‘渔家厨娘’,在家门口,年收入就能增加3万至5万元。”洞头渔家厨娘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素李透露。
如今,漫步在洞头不少乡村与海堤,夜可见灯火璀璨,日可见人流如潮,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数据显示,自2024年纳入全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后,洞头GDP总量全省排名提升3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49。今年上半年,洞头GDP增长7.6%,增速位列全省第五。可以说,洞头的共富光芒正照亮着山区海岛县的发展前进之路。
作者:毛华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