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水務署今日(9月1日)宣布成立管道機械人聯合實驗室,專注於開發管道機械人技術,並促進研發本地的水管檢測機械人,並命名為「智管探」,以進入帶壓水管檢測供水管道內的狀況。水務署與香港理工大學及深圳市博銘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相關技術。
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在典禮致辭時表示,水務署一直致力與不同機構合作,研發和應用先進科技以推動香港智慧水務發展,並積極探索創新的方法,以提升供水管道檢測的技術和效率。水務署期望透過管道機械人聯合實驗室加速開發能應用在不同管道情況的智能機械人,進行高精準度的檢查,藉此減低水管爆裂和滲漏的風險,甚至有望監測水質狀況。
管道機械人聯合實驗室的核心目標是自主開發多功能的先進管道機械人技術,包括聲波傳感器、高清鏡頭和定位感測儀,再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相關數據,以配合香港獨特的供水管網環境,當中包括不同物料、高水壓、多彎曲及多分支的挑戰。水務署考慮到近年內地機械人技術的發展迅速及應用成熟,透過與本地大學和內地管道機械人研發者的緊密合作,將能更有效地研發適合香港使用的機械人技術。同時,香港供水管網的獨特複雜性將作為理想的測試平台,有助內地管道機械人技術進入國際市場,發揮香港獨特的內聯外通作用。
水務署一直致力善用資源和科技,優化供水服務以應付香港廣大市民的用水需要。管道機械人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是智慧水務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預計未來將推動更多內地與本地智能探測技術合作及應用,助力國家及香港成為智慧水務的全球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