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深化。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7个月,我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11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农食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越来越多来自上合国家的特色食品正跨越山海,走进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米、俄罗斯的小麦粉、伊朗的开心果、伊朗的椰枣、俄罗斯沙棘蜂蜜……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咱们日常的这些食材和食品当中,竟然已经融入了这么多的上合元素。
在北京的这家菜市场里,有十几种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食品,像巴基斯坦的大米、俄罗斯的面粉、伊朗的干果、哈萨克斯坦亚麻籽榨成的食用油、白俄罗斯的桦树汁等。从主食调料到零食饮品,这些曾经带着点陌生感的上合味道正越来越多出现在货架上,给我们的一日三餐带来更多的新选择。
货架上的变化,市场的商户感受最深。从最初的几种干果糖果,扩展到粮油、调味品、饮品、休闲零食等多元品类,来自上合大家庭的农食产品愈发丰富。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农产品总值达136.6亿美元,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13.3%。2025年前7个月,我国自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口农产品增幅达6.2%。其中,冻鱼进口增长20.4%、菜籽油及芥子油增长33.6%、干鲜瓜果及坚果增长44%、大米增长412.1%。极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随着跨境物流网络持续优化,消费场景的创新,也让消费者能够便捷实惠地买到更多特色的上合国家食品。
想要买到上合国家的食品,渠道越来越丰富。在北京站的中欧班列进口商品店,店里10多种的上合国家的特色的食品是搭乘着中欧班列的回程车直接运到的,减少了中间的环节。店里还有很多的自带流量的网红款,也是吸引了不少人专门前来购买,现在像这样的门店在全国已经有60多家。青岛:上合农产品进口“量质齐升” 惠及消费与产业
在上合组织国家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口岸青岛,2025年农食产品进口加速,丰富了消费市场,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海关查验场地,一批刚抵港的印度芝麻正通过智慧查验系统完成快速核验。依托这套智慧系统和农产品的“绿色通道”,进口农产品的通关效率显著提高。
在位于山东青岛的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辣椒完成检验、分拣等工序,将被加工成风味各异的调味品销往全球。作为全球辣椒重要集散地,这里辣椒产品出口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而加工所需的辣椒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国家。
目前,山东青岛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已开通42条海运航线、223条航空线路,中欧班列通达上合组织23个国家、54个城市。
同时,准入机制持续优化,吉尔吉斯斯坦的毛绒、芸豆,俄罗斯的植源性中药材、麦糁、黑麦粉等5个新品种,2025年成功获得中国市场准入资格,让消费者的“菜篮子”“米袋子”有了更多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