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安全是我们重要政治责任。去年出梅至今,湖北省遭遇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气象干旱,高峰时98%国土面积受旱。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全省水利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抗旱部署,坚持“蓄雨水、引外水、存库水”策略,梅雨期增蓄水量42.2亿立方米,抗旱骨干工程调水补水23.3亿立方米,534处大中型灌区提供灌水40亿立方米,成功抵御来水减少期、用水高峰期、气温上升期“三期”叠加的严峻旱情,为全省夏粮“三增”、夏播作物顺利播种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科学蓄水保水。发挥水利工程丰枯调剂作用,拦蓄去年主汛期尾水,为抗击秋冬春连旱储备水量197亿立方米。今年,针对短梅特征,科学预判形势,在保障防洪安全形势下,后梅雨期主动收尾水,使全省湖库塘堰总蓄水量由入梅前157.4亿(较多年同期偏少13%)增加至出梅时199.6亿立方米(与多年同期基本持平),为应对后续旱情合理储备了水源。
精细调水补水。统筹汉江干支流近20座水利工程以及引江济汉工程实施联合调度,向汉江补水22.5亿立方米,调度鄂北工程向受水区补水0.8亿立方米,保障了684万亩农田关键期灌溉用水。调度长江沿线深水闸向灌区引水10亿立方米,全省534处大中型灌区分类提供灌水40亿立方米,成为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的关键一招。
抢排涝水渍水。入梅前预降湖库水位,全省湖库腾出防洪湖容库容约96亿立方米,比历史同期多24亿立方米,为应对梅雨期集中降雨做好了充分准备。梅雨期,启动大中型泵站预排抢排涝水10.4亿立方米,有效缩短农田渍涝时间。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局地强降雨可能多发频发;同时,部分地区可能因高温少雨出现阶段性干旱,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湖北省江汉区间灌溉用水处于“紧平衡”状态,局部缺水;宜昌、襄阳、荆门、孝感等地以水库为主水源的灌区面临水源不足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责任担当,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为全力夺取秋粮丰收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一是压实防灾责任。牢固树立极值思维、底线思维,切实把水旱灾害防御作为保民生、保丰收、保稳定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细化工作部署、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二是加密会商研判。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农情,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强化部门间联合会商,统筹各方力量积极做好局地强降雨、阶段性干旱防范应对工作。
三是加强联合调度。树牢流域“一盘棋”意识,强化水利工程体系科学、统一、联合、精准调度,促进水资源时间上以丰补枯、空间上互济调配,做到遇旱及时供水,逢涝瞬时排水,保障作物正常生长。
四是做好抗旱准备。适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蓄水保水,做好供水准备。结合气象预报和江河来水预测,精准对接农业时令用水需求,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精准制定应对措施。
五是统筹长远发展。加快“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全力推进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战略性水利工程,增强湖北省水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农业防灾减灾、粮食稳产高产提供长效支撑。
作者:湖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