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过半,金价已经调了三次,现在买金饰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来自甘肃的刘女士本打算买一只金锁送礼,但现在她看着不断上涨的金价面露难色。
近日,金价持续走高。11月20日,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等多家黄金珠宝品牌公布的境内足金首饰价格都达到了1300元/克。
在此背景下,叠加今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购金成本上涨,使得金饰市场进入洗牌期。
此次新发布的《公告》主要涉及黄金市场相关的增值税体系,针对不同用途的黄金交易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此次的核心调整主要是在黄金实物交割时,将投资金和首饰金进行区分,投资金开增值税发票即征即退,虽然没有增值税,但不能改变用途,只能作为投资保存,而首饰金开6%增值税,会员单位下游出售的时候缴纳13%增值税,所以产生增值税抵扣差额,从而增加成本。而零售商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所以导致实物黄金首饰价格相对上涨,但实物黄金的主要影响因素仍是金价。
成本压力最终会快速传导至下游市场,国内金饰品牌价格上涨。而作为全国黄金核心集散地的深圳水贝,也因成本问题而调整产品价格,中小商家的低价竞争优势在逐渐下降,行业加速向头部集中。
中国黄金协会特聘专家戴剑锋指出,具备资金实力、品牌基础、自主设计能力及完善风控体系的珠宝企业,更有能力应对行业变局,持续成长;而规模较小、缺乏品牌与设计能力、仅靠代销模式运营的品牌,则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部分企业甚至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成本上涨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表示,自己计划12月份结婚,本打算在11月底买“三金”,结果现在的金价让自己望而却步,“根本不敢下手”。
面对行业调整期,轻克重与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多家珠宝品牌破局的关键。
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2025年上半年,10克以内的小克重黄金产品已占据金饰总销量的45%,较2023年的37%显著提升,反映出在金价持续走高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克重较轻、性价比较高的黄金饰品。
得益于近年来黄金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加上不少黄金品牌在设计创新上持续发力,通过联名等多种形式融入文化、历史等元素,提升黄金产品的审美价值、情绪价值与收藏价值,使其成为当前消费者首选的时尚单品之一。
据上海黄金饰品协会,黄金珠宝零售商正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从过去依赖克重销售的模式,转向提升每克黄金的附加值。行业主要通过三大路径实现盈利模式升级:提高品牌使用费标准、提升批发毛利率,以及优化产品结构以增加高毛利产品占比。其中,以“一口价”模式销售的高端化、轻量化珠宝成为重要突破口。
在产品端,空心、花丝镶嵌、螺钿等技艺的运用使得轻量化金饰的销售占比有所提升。这类产品通过工艺提升质感,降低了黄金用量,既满足刚需又控制总价。
在行业阵痛中,头部品牌已率先探索破局路径。周大福在三季报指出,公司在产品结构方面进行了优化,轻量化、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产品供给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悦己”与“轻珠宝”类型的产品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公司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努力对冲外部不利因素。
近期,周大福对翡翠进行进一步探索,将其用于周大福故宫系列、天圆地方系列,进一步丰富了公司首饰品类。
潮宏基在半年报中提到,珠宝业务双轮驱动,国潮与IP联名策略成效显著。老凤祥推出的“纳吉”与“藏福”新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祈愿出发,同时运用非遗花丝、古法錾刻等精湛工艺,将祥瑞图案与吉祥寓意巧妙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