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当前位置:新闻 > 食品 > 正文
湖北南漳:“绿色工厂”炼成记
2025-11-28 来源:新华网

在湖北襄阳南漳县,一家老牌造纸厂悄然变了模样。

走进湖北华海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车间里自动化设备平稳运转,处处透着“绿意”。谁曾想,这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企业,几年前还在为能耗和排放问题发愁。

“不改不行了。”华海纤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安乡直言,“能耗降不下来,成本就下不去;排放不达标,环保压力大。再不改,市场都要丢了。”

图为航拍湖北华海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网发 王玮 摄

改变从锅炉开始。在造纸行业,锅炉是“能耗大户”,也是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今年,企业投入资金对锅炉系统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新上了脱硫、脱硝装置。

“这套装置采用湿法脱硫技术,能高效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华海纤维公司动力分厂负责人刘富强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介绍说,“新增的脱硝装置通过催化还原反应,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浓度,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效果如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团队的检测数据给出了答案:二氧化氮排放浓度为0.55-0.5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稳定在10.5毫克/立方米,远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图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团队展示监测数据。新华网发 江漫 摄

然而,绿色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在今年同步开展的制浆系统与数字化节能降碳改造关键期,该公司用电负荷猛增,原有的供电线路无法满足需求,项目眼看就要停滞。

“设备等着用电,电却供不上,我们急得团团转。”华海纤维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薛超回忆说。

关键时刻,南漳县纪委监委作为包保单位主动上门,协调供电、自规等部门,在一周内拿出了解决方案:从漳花线建设110千伏临时线路,T接到连云线。

“我们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了11个问题。”南漳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胡安海说,“企业的困难,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图为南漳县纪委监委包保干部到华海纤维解难纾困。新华网发 王玮 摄

除了用电问题,资金也是个大难题。南漳县纪委监委还聚焦“两资三能”工程,围绕华海纤维技改提能的迫切需要,帮助企业在一周内完成了22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的申报,有效解决企业在项目资金、设备采购等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

“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周安乡说,“绿色改造投入大,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翻开企业近年来的技改账本,投入清晰可见:2023年,900万元用于升级污水处理厂;2024年,1500万元引入永磁电机、磁悬浮透平风机;今年,投入1.2亿元更新化机浆制浆设备,2700万元建设5兆瓦屋顶光伏……

投入虽大,回报也很实在。周安乡算了一笔账:今年的技改项目完成后,企业年节汽量达3.98万吨,节电超3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29万吨。单位产品能耗从二级提升到一级,能效提升率近24%,实现节能收益2913万元。

“现在我们的产品从文化用纸拓展到了防近视专用纸和食品级白卡纸,市场从中部地区扩展到了沿海和西南地区。”周安乡说,绿色发展不仅让企业活了下来,还活得更好。

如今,华海纤维已从一家传统造纸企业成长为“国家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家企业又有了新目标:建设4兆瓦屋顶光伏电站,新建2600立方米厌氧塔及废水零排放系统,推进1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向“零碳产业园”迈进。(龚良杰、杨澳)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