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云岭农人踏歌庆 唱响丰收“样样好”
2025-09-24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翠绿的茶山层层叠叠,丰收的香甜漫过山坳,在云岭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生态与丰收交融的画卷。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置了联欢活动、非遗技艺展示、农事体验、政策宣讲、丰收市集等多个环节,营造出城乡居民共庆丰收、共享喜悦的热闹景象。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现场 梁志强 摄

在芒市遮放镇的万亩贡米基地,丰收的气息早已弥漫开来。清晨,当地村民身着盛装从各村寨赶来,期待参与这场专属农民的年度盛会;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多民族群众手持饱满的麦穗,用欢快的舞蹈与激昂的象脚鼓声,传递出新时代农民的昂扬自信;不远处的鲜食玉米加工厂内,机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作业;连水稻田里的鱼儿都在扑通扑通跳跃;情景小品《新农日记》则以电商直播助农的故事将现场庆丰收的氛围推向高潮……现代农业的科技感、多元业态的活力感,在此刻变得可感可触、具象生动。

这片土地的丰收传奇,离不开一群扎根乡土、深耕实干的奋斗者。他们有的是守护文化根脉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的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农民企业家,也有引领乡亲们增收的全国劳动模范,用双手与智慧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兴旺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今天是农民丰收节,我们丰收的不只是庄稼,更是德昂族乡亲们的希望和幸福。”来自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的赵腊退,既是德昂酸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笑着介绍,自己带领群众一起办农家乐、开民宿、做酸茶、组文艺队,再加上沪滇帮扶等多项政策支持,村寨大变样,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现场。梁志强 摄

同样来自芒市的线小晃,是遮放镇允午村地地道道的傣族媳妇,更是当地粮食产业发展的“领路人”。从20世纪90年代起,她就开始种粮食、搞加工。“我走村串巷讲政策、传技术、赠送种子化肥,帮大家改良品种。”线小晃说,经过多年努力,当地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粮食全产业链。

丰收的背后,是地方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与各方力量的协同发力。近年来,德宏州锚定“特色兴农、开放兴边、彰文兴旅”发展路径,各部门合力协作,把惠农政策、农技指导、市场信息、便民服务送到农民心里,送到田间地头。

农业生产的数据印证着云南的丰收底气。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63.02亿元,同比增长2.8%。夏粮生产方面,全省总产量267.03万吨,较上年增产2.96万吨,增长1.1%,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筑牢了基础。

企业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关键纽带,在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采取订单种植模式,特别是像遮放贡米这样的品牌,公司每年的订单销量在9000万元左右,单是临时收购村民的订单量就在4000万元左右,让农户种粮旱涝保收。”遮放镇小匡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和总经理匡凤英介绍,除了订单保障,公司还组建了助农服务队,引进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培训,并为周边20个村寨提供了6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让村民既能在家门口种粮,又能就近务工增收。

“一粒米,一生情。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30多年,往后还会一直守在这里。”谈及未来规划,匡凤英语气坚定,不只要把企业发展好,把遮放贡米的品牌打得更响,还要带着乡亲们一起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样样好,样样好!清脆的鼓声一遍遍敲打着丰收的节拍,悠扬的民族歌谣久久回荡,歌声里盛满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是属于德宏州芒市的丰收欢庆时刻,更映照出云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生动图景,为全省蓬勃推进乡村振兴写下了鲜活注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赵新宁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