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港大醫學院發現錯誤標籤盤尼西林過敏 增加膝關節手術後關節嚴重感染風險
2025-08-20 来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的內科學系與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研究團隊發現,過敏標籤錯誤與膝關節手術後出現嚴重人工關節感染的風險有關。研究顯示,若病人被誤標為對盤尼西林或β-內酰胺抗生素過敏,發生人工關節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不僅造成病人術後劇烈疼痛,更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治療成本亦高昂。有見及此,港大醫學院已推出全港首個藥劑師主導的盤尼西林過敏評估先導研究服務,以應對這個重要的醫療問題。新服務強調準確記錄病人過敏資訊的重要性,有關研究結果已在《The Bone & Joint Journal》上發表。

錯誤標籤盤尼西林過敏記者會(香港文汇报涂穴 攝)

盤尼西林及相關的β-內酰胺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最有效的藥物之一,但香港約有2%人口被標籤為對盤尼西林或B-內酰胺抗生素過敏,他們往往被處方效果較差、風險較高的替代藥物。不過過往研究顯示,多達九成的過敏標籤出現錯誤,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内科學系風濕及臨床免疫科主管兼臨床助理教授李曦解釋,「許多錯誤的『過敏』標籤,其實是在病人年幼時因出現皮疹反應而記錄下來,也可能是根據在香港以外地區進行不當的皮膚測試而作出的判斷。這些過時的標籤往往阻礙了病人獲得最佳治療,尤其在進行如膝關節置換等重大手術時更為關鍵。」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張文康表示,研究團隊分析1993至2021年期間在瑪麗醫院進行的逾4,700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數據,結果有165名被標籤為盤尼西林過敏的病人,當中5人(3%)出現過敏反應,而沒有盤尼西林過敏標籤則有4,565人,感染人數只有34人(0.7%),反映盤尼西林過敏標籤是人工關節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令感染風險增加接近五倍,這與多項不良結果有關,包括病人須使用二線抗生素、延長住院時間、死亡率上升、醫療費用增加,以及出現多重抗藥性病原體。

其中一名病人葉女士表示,她自幼因麻痺症致左腿無力,多年來依靠右腿行動,加上熱愛行山、跳舞與游泳等活動,她長期過度使用右腿而屢受創傷,不僅曾因膝蓋骨折多次接受手術,更在十多年前出現腿部紅腫刺痛症狀,經診斷為血管發炎,並一度被告知對盤尼西林等藥物過敏。隨著腳部韌帶逐漸鬆弛形成「X型腳」,加上既有一型糖尿病與膝蓋手術史,醫生建議她接受手術,並且術前使用盤尼西林以控制感染風險。經過檢測後,醫生確認葉女士並無該藥物過敏,遂安排她去年2024接受手術,術後一年半間未出現嚴重感染,膝關節恢復情形良好。

鑑於藥物過敏評估的需求迫切,港大醫學院推出全新的藥劑師主導、以研究為本的盤尼西林過敏評估先導服務。患者無需醫生轉介,即可直接前往港大社區藥房接受專業評估。受過專業訓練的藥劑師會進行初步評估,如有需要,患者可獲直接轉介至免疫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整個流程完善且協調良好。這種優化模式不僅提升了病人的整體就診體驗,亦有助減輕醫院過敏門診的龐大需求。港大醫學院的新舉措讓藥劑師在識別和管埋錯誤過敏標籤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為香港的社區過敏護理服務樹立新標準。

責任編輯: 宋得書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