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深水埗繼上月初揭發男子疑不堪照顧壓力,偕智障姊在劏房燒炭同亡悲劇後,同區一名患情緒病多年的婦人疑不堪照顧年邁母親及唐氏綜合症胞弟的壓力,前日弒母殺弟後企圖自殺,由登門的社工揭發報警,並由警員及消防員趕至將女疑兇救回安全地方拘捕送院檢治,案件列作謀殺處理。事件再一次敲響照顧者壓力爆煲的警號,立法會議員、社工及關注團體均認為,每宗悲劇背後都反映社區對照顧者支援不足的問題,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全面的照顧者政策,社會各界多留意身邊有需要的照顧者家庭,為他們提供支援。
案發現場為深水埗長沙灣道38至40號恒滿樓一單位,上址住有一家四口,85歲姓黃女戶主患有多種老人病需要定期覆診,平日由患有近30年抑鬱症的52歲姓林長女照顧;至於女戶主的47歲姓林兒子,因患有唐氏綜合症,每逢周一至周五需住在青衣一間院舍,周末始由家人接回寓所居住;兩母女均無業,一家四口只有女婿有工作。

長女照顧病母及胞弟 疑不堪壓力
消息指,女戶主兒子因患病不適,約三星期前開始留家休息,未有返回院舍,其間院舍社工曾致電了解及於上月18日進行家訪,當時未有發現一家人有異樣。近日社工與家人經商議後,原定前日再到單位接走兒子返院舍。不過,疑患抑鬱症的長女需同時照顧母親及胞弟導致精神壓力大增,曾向朋友表示生活壓力繁重,身體狀況難以應付,曾透露有輕生念頭,惟她未有及時向外求助。
案件揭發於前日下午約4時,當時女戶主的女婿外出工作,單位內只剩女戶主及其一對子女,林婦其間疑情緒失控向母弟施襲。社工登門準備接走女戶主兒子回院舍時,因拍門無人應門及聽到異響,於是報警。
警員及消防員趕到破門入屋調查,發現女住戶頸部重傷浴血昏迷倒臥客廳,其兒子則昏迷躺臥房間床上,救護人員經搶救證實兩人死亡;初步顯示女死者頸上有四處利器造成的傷痕,男死者則無表面傷痕,懷疑遭人焗死。

警搜查天台發現疑犯與染血鉸剪
警員調查期間,發現單位內通往後樓梯的後門被打開,隨即沿樓梯展開搜查,發現女戶主的長女危坐大廈天台邊緣企圖尋死,經游說終由消防員救回安全位置,警員經調查以涉嫌謀殺罪名,將她拘捕送院檢驗。重案組探員封鎖現場展開搜證,於大廈一樓簷篷位置尋獲一把懷疑涉案染血的鉸剪;直至昨晚深夜,探員在案發單位內檢走多批證物,母子遺體由仵工舁送殮房等候進一步驗屍。

深水埗區助理指揮官(刑事)署理警司鄭騏鋒昨日講述案情時表示,這是一宗令人痛心的案件,呼籲市民無論面對任何困難或壓力,都不應作出傷害自己或其他人的行為。市民如發現身邊家人或朋友有情緒問題,應該加以關注,如有需要,可向當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致電社署熱線2343 2255尋求協助,亦可向專業醫護人員尋求專業意見。
社署表示非常關注事件,已聯絡有關家屬,會按其福利需要,提供適切協助。上月起,在沙田及觀塘實施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安排關愛隊上門,探訪獨居及雙老家庭,截至本月7日已接觸及探訪超過1,500個照顧者,並轉介超過120次福利服務,將逐步把計劃推展至全港各區。

近年涉及照顧者謀殺案
今年8月11日
地址:深水埗長沙灣道38至40號恒滿樓
事件:52歲患抑鬱症婦人疑不堪照顧85歲患病母親和47歲患有唐氏綜合症親弟壓力,殺死母弟後危坐大廈天台獲救,涉嫌謀殺被捕。
今年7月2日
地址:深水埗福榮街63號至69A號一劏房
事件:33歲男子疑不堪照顧41歲同母異父智障姊壓力爆煲,偕姊姊燒炭同亡;警方列謀殺及自殺案處理。
去年5月13日
地址:葵涌葵芳邨
事件:一名58歲母親疑不堪壓力,攜32歲中度智障兒子燒炭同亡。
去年3月27日
地址:九龍塘畢架山道豪宅「榮光第」
事件:71歲家庭主婦疑因無力照顧其84歲患病丈夫,涉嫌殺害丈夫後自刎獲救,被控一項謀殺罪。
照顧者求助熱線:
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3892 0101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 http://www.openup.hk
專家冀以「家庭」為單位提供支援
對深水埗發生涉照顧者壓力爆煲倫常謀殺案,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漢明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雖然涉案家庭並非社署跟進個案,也沒有暴力紀錄,但年邁多病的女戶主、患抑鬱症長女,兩人都要定期到醫院覆診,患唐氏綜合症的兒子一星期5天居住院舍多年,反映這個家庭一直有接受政府各種支援,只是分開不同部門處理。
不過他指出,由於涉事四口家庭中有3人需要支援,屬於「病患家庭」,較一般問題家庭嚴重,若家庭成員各自分開接受政府支援,政府部門之間資料未互通,未能識別為高危家庭,便可能釀成倫常悲劇。
成員各自求援 或未能獲及時識別
司徒漢明認為,對於問題嚴重的「病患家庭」,家人應向社署的家庭服務部求助,由部門以宏觀角度為家庭所需作全面統籌,因應家庭實際需要提供支援,例如因為女戶主兒子需要留家不能回院舍時,可以臨時提供家務助理或社康護理服務等,有需要時包括女戶主的女婿,因為他同時面對3名被照顧者,壓力可想而知。「社署的家庭服務部所提供全面支援,較家庭成員各自分開接受支援較全面。」
除此之外,現時社區關愛隊及鄰里互助,對「病患家庭」亦非常重要。關愛隊可以透過上門探訪期間,一旦發現有家庭潛在嚴重問題,及早揭發及轉介部門介入;而鄰里之間守望相助也能解決平日一些「小麻煩」,讓「病患家庭」得到喘息空間。
司徒漢明提醒,抑鬱症患者情緒易受困擾,當同時需要照顧兩名家人,身體及精神會很疲累,家人或朋友如果發現患者出現悶悶不樂、對身邊事物無興趣、開始孤立及隔離自己,甚至表達出尋死念頭,這些都是危險信號,家人或朋友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早帶患者求助。
關注「以老護障」困境 團體促訂全面照顧者政策
深水埗前日發生母子倒斃屋內謀殺案,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昨日在官方網頁表示,對事件深感痛心,指悲劇反映現行對照顧者支援的嚴重不足,特別是對隱蔽高危家庭的識別與支援方面。協會指根據報道,是次悲劇的家庭成員中包括年邁母親、有精神病患紀錄的胞姊及患有唐氏綜合症的胞弟,反映這個「以老護障」、「以障護障」的家庭有相當大程度的支援需要,照顧者的身心壓力非外界能體會,其面對的處境更非筆墨所能形容。
協會指出,過去數年關於照顧者的悲劇時有發生,縱使每次都引起社會廣大關注,但特區政府仍未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們期待多年的照顧者政策並未滿足現實需要,各區服務仍然嚴重不足。協會呼籲政府盡快以行動回應照顧者的訴求,制訂全面的照顧者政策,並調撥資源推行切合照顧者實際需要的支援措施,讓社會上有需要家庭能夠容易接觸相關服務。
協會希望照顧者不要因為忌諱而拒絕協助,更不應作出任何傷害自己或家人的行為,應積極向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的機構、組織和政府部門主動尋求支援。協會呼籲公眾多留意身邊有需要的照顧者家庭,尤其是雙老家庭及殘疾人士家庭等高危家庭,及早察覺和伸出援手,於社區上推廣鄰里互助,建立友善社區支援網絡。
無論是照顧者或其他市民,若發現鄰居或親友在照顧唐氏綜合症、智障或其他殘疾人士時有需要,可主動聯絡協會(電話:2718 7777)或其他社會服務機構。
議員倡設「照顧者通行證」增支援津貼
對於香港近日接二連三發生涉及照顧者的倫常慘劇,立法會議員、民建聯福利事務發言人李世榮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儘管特區政府近年推出照顧者支援熱線、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以及關愛隊上門探訪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有提升空間。他建議,特區政府調撥資源加強支援,例如將部分青少年服務中心轉型為照顧者支援中心,同時推出「照顧者通行證」以減輕照顧者負擔,防止悲劇重演。
盼部分青少年中心
改用途支援照顧者
他強調,全港有逾40萬名照顧者,屬龐大群體,加上疫情後市民整體精神健康狀態轉差,且香港生活節奏急速、市民工作壓力大,都市情緒問題若未及時介入與紓緩,可能惡化為嚴重精神問題,而照顧者長期承擔重壓,更易陷入危機。他建議盡快在全港十八區設立由政府主導及營運的照顧者支援中心,「現時部分社福資源配置未必切合社會實況,例如青少年服務資源過剩但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
他建議,將部分青少年服務中心轉型為照顧者支援中心,不僅充分調動社福界資源,更能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針對性服務。
他又建議推出「照顧者通行證」,由非政府機構評估照顧者是否具備持續照顧能力,避免出現「以老護老」或照顧能力不足等風險。獲發通行證人士可享交通、購物等優惠,以方便社會識別及提供針對支援。
對於現時合資格者每月可領取3,000元「照顧者津貼」,李世榮認為金額未能有效紓緩照顧者的負擔。他建議政府在「照顧者通行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檢討及調整津貼水平,減輕照顧者的經濟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