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旅遊業正逐步復甦,今年首4個月,香港共接待1,600萬人次遊客,較2023年同期增長1.2倍,而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內地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多22%。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今年黃金周零售業表現理想,整體秩序良好,交通、景點等大量旅客擁擠的情況減少。對此,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要求精益求精,要多用科技改善旅客體驗,政府未來會利用科技方便旅客安排行程。香港旅遊事務專員張馮泳萍就透露,香港旅遊發展局計劃於明年推出旅遊實時地圖,協助旅客分流不同時段到訪景點,並加入人工智能(AI)按旅客輸入的喜好,協助設計行程,改善旅客的體驗。

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昨日在一公開場合表示,在政府及業界的努力下,香港旅遊業疫後實現強勁復甦,今年首4個月共接待1,600萬人次遊客,較2023年同期增長1.2倍,以歐盟旅客增長尤為顯著,較2023年增1.4倍。五一黃金周錄得約110萬人次訪客,非內地遊客約有18萬人次,增長超過三成,凸顯香港旅遊業的韌性和吸引力,有信心未來數年旅遊業發展會達到新高度。
跨部門小組黃金周分流下工夫見效
陳國基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今年五一黃金周的酒店入住率接近九成,零售業亦表現理想,珠寶等銷售額增長30%至40%,酒吧業生意更錄得40%至50%的升幅。
他表示,行政長官李家超很重視內地旅客的體驗,同時要「好有秩序」,因此由他領導的跨部門小組「做咗好多工夫」,令今次五一黃金周旅客秩序良好,交通、景點等大量旅客擁擠的情況有所減少,例如萬宜水庫東壩在增加小巴班次後,整體順暢,旅客不用排長龍等車;小組又事先與旅行團溝通,提醒團與團之間用餐時間要分散,避免人群聚集。
同時,特區政府又會在長假期前夕留意內地媒體稱讚香港哪一個「打卡點」,例如在舊油蔴地警署等熱門「打卡點」,就安排了更多警員維持秩序。
被問及五一黃金周期間,旅客在落馬洲站擠塞及二維碼車票系統故障等問題,陳國基認為,港鐵當時採取間歇性開放閘機疏導人流及提升Wi-Fi容量的應對措施,處理恰當,但港鐵需為未來大型節日做好準備及預案。

被問及是否正爭取增加「一簽多行」城市時,陳國基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有關部門溝通,首要考慮香港的承受力,然後再適時放寬更多內地旅客來港,「要香港承受得到,旅客先體驗好。」未來,特區政府會利用科技方便旅客安排行程,例如在港珠澳大橋提供實時影像供旅客參考、昂坪360纜車可以預約登車等,為旅客帶來更好的旅遊體驗。
張馮泳萍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按目前計劃,香港旅發局將於明年推出旅遊實時地圖,會參考主題樂園地圖,把不同景點輪候時間納入地圖資訊,「例如昂坪360,乘客到達會知道時間。昂坪360附近有商場,乘客可以閒逛,所以其實很多景點有推行。至於有否數字要再看看,因為現在無處不旅遊,有時有些景點會突然爆紅,其實要看清楚情況作特別安排。」
生態旅遊景點研分時段限車進入
對西貢東壩等生態旅遊景點吸引不少內地旅客到訪,她坦言,長遠而言需要有一定的規管,包括考慮分時段限制車輛進入,但不會考慮收取費用:「去看那些六角形岩柱、看到大海這麼漂亮,好像一個世外桃源,去的遊客都不想見到全部都是人頭、逼到走不動,所以那裏不是一個可以容納很多人的地方,所以長遠來說,我們要和各個部門去想方法,第一就是分散遊客去不同的綠色景點。」
陳國基:窮遊豪遊皆歡迎 吸回頭客留好印象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近年不少內地旅客以「特種兵」方式來港窮遊,一些晚上不入住酒店,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強調,不同旅客經濟能力也有不同,香港歡迎不同類型的旅客。他舉例如學生旅客雖然消費力不高,但他們只要對香港留下好印象,日後再次來港旅遊時就可能成為高消費旅客,更可能會選擇來港升學以至畢業後留港工作,對香港的貢獻可以很大。

陳國基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以自己學生時代為例,「我們做學生時,我們去內地的時候,都未必住五星級酒店、六星級酒店。有些旅客來港,他是學生,真的沒有錢,但我們為何不歡迎他來?我們歡迎他的,或者他將來畢業對香港有好感,喜歡在香港工作,留下來工作,他將來的貢獻是你未必想像到這麼大。」
議員倡善用社媒 邀KOL宣傳港魅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立法會議員、民建聯經濟及發展事務政策發言人葛珮帆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均很努力,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旅客到訪,對現時訪客增加的成績感到喜出望外,在五一黃金周期間,餐飲業、酒店業、零售業等生意均向好。而除內地旅客外,歐洲旅客增長明顯,東南亞旅客亦有顯著增幅,可見香港仍然維持「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金漆招牌,是很多人的首選旅遊城市。
她建議香港一方面要提升接待能力與質素,全港都要努力改善服務態度,以及讓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更高。另一方面,政府要爭取增加更多個人遊內地城市,並爭取廣東省多個城市的訪客也可以「一簽多行」來港。
在海外旅客方面,葛珮帆認為,旅發局以及各界都要努力吸引中東、歐洲、美國等地區的旅客,除內地旅客會透過小紅書的推介來港旅遊外,海外亦有其他社交平台,特區政府可以邀請更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KOL到香港,展示香港特色和魅力,如早前美國網紅IShowSpeed(甲亢哥)訪港,便引起海外對香港的興趣。
在五一黃金周期間,纜車總站及多個景點也大排長龍,葛珮帆認同旅發局應提供實時資訊,可以讓旅客出門前規劃好當日行程,不用浪費時間到景點現場排隊輪候,讓旅客有更佳體驗,亦可以將人流分散,而以AI規劃行程,旅客可以來港前就輸入喜好、旅遊日數及人數等相關資訊,無須再自己做攻略等,玩得更加開心。
她期望未來相關功能做得更好,如讓旅客可以線上預約到場時段和人數等,但亦理解一些地方如到郊野行山或無法先行預約。
歐盟駐港辦讚港盛事 倡推廣自然人文景觀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在首屆「2025歐洲日文化節」上,歐洲聯盟駐香港及澳門辦事處主任盧效偉(Harvey ROUSE)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大讚香港的獨特地位,是多元化、國際化的偉大城市,認為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和大型演唱會等盛事頗具吸引力,建議香港進一步推廣自然與人文景觀,相信只要香港繼續保持開放和熱情好客的精神,可吸引更多國際旅客訪港。

「2025歐洲日文化節」昨日在中環PMQ元創方舉辦,現場有來自波蘭、瑞典、意大利、比利時等超過12個歐盟成員國的攤檔,推介當地旅遊美食,更有語言學習、舞蹈工作坊和歌劇表演等,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到場品嘗美食、體驗多元文化。
「香港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盧效偉在開幕式後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支撐香港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香港的獨特性,即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開放的國際社會。香港仍然是一個自由港,香港的成功也源自香港的自由港地位。
「歐盟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去年我們的貿易額約670億歐元,相當於5,900億港元。」盧效偉說,雙方的合作不僅在金融、貿易或物流方面,更體現在工程、建築、學術和文化等方面。「我們(歐盟)也為香港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作出了很大貢獻。」
展現城市活力 吸引歐洲旅客
被問及如何吸引更多歐洲遊客,盧效偉認為關鍵在於「保持和培育香港開放多元、充滿活力、超級有趣的社會面貌」。他建議進一步推廣香港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這裏既有壯麗的天際線,也有迷人的離島徒步路線。文化方面,M+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館等設施正成為新亮點。」他特別提到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和大型演唱會的吸引力,認為這些活動展現了城市的活力與包容性。
談到未來發展,盧效偉重申對香港的信心:「城市的靈魂在於人民。只要繼續保持開放和熱情好客的精神,香港的獨特魅力將長存,遊客會越來越多。」

芬蘭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高天明(Timo KANTOLA)大讚香港獨特的歷史底蘊和國際化的城市特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更具國際化特徵,最近一年,他在街頭能聽到更多的歐洲語言,有更多的歐洲遊客。
他透露,芬蘭每年有超過100名學生到香港留學,「今年春季與秋季學期,分別都有50多名來自芬蘭的學生來到這裏。」他經常會見在港的芬蘭學生,學生們反饋,香港的大學教育品質優異,儘管居住空間有限,但他們對生活體驗普遍滿意:「They really enjoy it, they are very happy, very positive comments (他們真的很喜歡這裏,很開心,評價很正向)。」他進一步表示,芬蘭青年對赴港學習「興趣濃厚」,未來希望加強校際合作與資金支持。
相關閱讀:
景區逼爆太掃興 專家倡天眼配合AI分析客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