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晚,冲过100米栏终点线的那一刹那,刘景扬向右边瞥了一眼,随即振臂庆祝。
计时器定格在12秒81秒,夺冠,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她跑向看台,与妈妈相拥,轻抚妈妈的脸庞,为她拭去激动的泪水。
此夜之前,她不在聚光灯下,而今,她终于越过了内心的高栏。
闹钟
刘景扬运动生涯的起点,是一个闹钟。
刘景扬小时候体弱多病,从她三岁半开始,刘小平便定好每天早晨6点的闹钟,酷爱健身的她带着女儿跑步、游泳,希望能给女儿带来好的体格。
刘景扬对儿时学习游泳的场景记忆犹新,妈妈在陆地上教会她游泳的动作,然后就把她扔下水。
“那时候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在游泳。”
在刘景扬上小学之后,刘小平带着她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体校参加田径训练。路途遥远,用刘小平的话说,“公交车要坐十几个站”,但母女俩一直坚持。
刘小平说,女儿在小学的成绩一直都很好。“语文、数学、英语都是100分,99分,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市级三好学生。”
为了保证女儿的营养,刘小平也是费尽心思。“在南宁每天有半斤牛肉保证她,她现在身高长到1米77。我们也是一般的家庭,但我把所有能给她的都给她。”
201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上,14岁的刘景扬一鸣惊人,拿下100米、200米、100米栏和4×100米接力4个项目的金牌。
碰撞
仅仅接受过业余训练的刘景扬跑出这样的成绩,可谓是一鸣惊人。彼时,以刘翔为偶像的刘景扬想在跨栏上重点发展,而当时珠海体校的戴建华,已经是很有名气的跨栏教练。2012年,刘景扬选择跟随戴建华来到珠海,并进入了广东省队。
从业余训练,到进入体校和省队展开专业训练,从妈妈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到过上集体生活,对15岁的刘景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女儿刚到珠海那段时间,刘小平心里没底。一天深夜女儿的一个电话,让刘小平第二天就从南宁跑到了珠海。
“一次晚上很晚,她打我电话。”这位敏感的妈妈,虽然觉得女儿可能是打错了,但还是第二天就赶到了珠海。
“我第二天过来珠海,发现她变化太大了,体重增加了很多,性格也和在南宁的时候不一样,之前很多好的习惯也不见了,完全超出我的想象了。”
在刘小平看来,刘景扬当时正经历叛逆青春期带来的困境。而在刘景扬眼里,这不过是一段人生的必经之路。
“我那段时间经历的东西不是困境,而是生活必须要经历的一部分,经历了才能丰富你的人生,才能知道自己更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说有困境,那段时间我和她的思想碰撞,可能算是一种困境。”
刘小平决定辞掉南宁的工作,到负责珠海市体校物业管理的公司应聘,成为市体校的宿舍管理员。对此,珠海市体校也很理解和支持,安排母女俩住在一个房间。而戴建华教练,对刘景扬的影响也非常深刻。
“戴教练非常尽职尽责,她生病在轮椅上都要坚持每一天到田径场。喜欢一个东西一定要坚持到底。她就是那一类人。”刘景扬说。
妈妈来了之后,刘景扬在休息日也要被妈妈拽起来爬体校附近的板樟山,拉练体能。
她的体重从140斤减到了125斤。此后,刘景扬考上暨南大学、入选国家队。
“珠海市体校对我来说,就像我人生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像是打开世界的门一样,让我走出去。我之前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这里给了我走出去的勇气。”
让刘景扬感到最遗憾的,是她的恩师戴建华已经在今年8月份去世,她没能见证自己学生的荣耀时刻。
“这个冠军我特别想让她看到,她也非常希望我有一天能拿到这个冠军,今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让她看到这一幕。她每次见到我都会说,一定要相信自己。她去世前一周,突然找我视频通话,还是让我相信自己,我说全运会之后我一定回来看您。”说到这里,刘景扬哽咽了。
自洽
2017年在天津,刘景扬首战全运会,未能进入决赛。2021年西安再战,备战状态一直不错的她,却遭遇了严重的伤病。
“第一次参加全运会,那时候年纪还小,可能觉得没关系。第二次的时候,受了很严重的伤,会觉得很遗憾。那时候正是成绩上升的时候,非常非常自责和遗憾,觉得自己错失了很好的机会。”
经历了那两次的挫折,再次坚持了四年的刘景扬,到了这次全运会的赛场上,已经没有太多思想包袱。预赛中,她跑出13秒13挺进决赛。
“这次可以说比上次的心情放松很多,我目标已经达成了,只是再站上一次跑道,争取奖牌,没有其他的压力,我非常放松。”
决赛中,她跑出了此前自己从未有过的12秒81。
“这个成绩我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
跨过一道道栏架,她也冲破了心中的围栏。
而刘小平则在女儿夺冠当晚就回到了珠海,第二天下午,她还有班要上。在珠海体校已经工作了10年的她,被学生们亲切地叫做“宝贝阿姨”,学生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她聊一聊。
刘小平关心女儿,但已经不再纠结于女儿的一些小习惯和小个性,而刘景扬也理解妈妈的很多想法。
“我到现在一直遵循很好的生活方式,周末也不会睡懒觉,休息日也喜欢运动。”
赛后,刘景扬说想吃妈妈做的糖醋排骨。刚刚在珠海购置一套小房子的刘小平,憧憬着搬进新居时,能给女儿做一顿糖醋排骨。
“现在我和妈妈是相对平衡的状态,我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小孩。老一辈的想法,你想去改变是不太可能的。在任何关系里面,去找一个平衡点对双方都是非常好的。”刘景扬说。
人生也许就是一个自洽的过程。
就像刘景扬最喜欢的一本书中写到的:“当生命带来某些事情时,我们应视其为引渡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