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秋粮收购量超1亿吨。今年秋粮市场呈现出收购进度快、市场购销活、优质优价三大特点,深加工需求旺盛,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高。


东北地区玉米收获进度比去年提前,质量总体较好;高蛋白大豆需求较旺,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品种;稻谷供应充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黑龙江省嫩江市今年优质玉米品种面积突破100万亩,颗粒饱满、品质过硬,成为粮企抢购的“香饽饽”。收储点负责人称,优质玉米每斤价格比市场价高一分(钱)到一分半,农民交粮积极性高涨,粮食品质稳定,企业也受益;并通过“优质种子+溢价回收”模式,构建从田间到收购的全链条助农闭环。
在收购现场,玉米入仓全程智能化系统精准把控。

在四川盐亭,优质玉米成为蛋鸡专属口粮。在当地饲料加工区里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金灿玉米的货车排成长龙,这里是全县九大蛋鸡养殖场的“中央厨房”,每天有超过200万只蛋鸡的口粮在此生产、配发和统一供应。

目前,全国玉米深加工产能1.25亿吨,部分企业继续扩产或延伸产业链。不仅禽蛋,随着猪肉、牛羊肉消费旺季的到来,玉米需求将保持旺盛态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中心主任 王晓辉:从饲料端分析,今年以来饲料产量呈增长态势,带动玉米需求增加;从加工端看,新季玉米上市以来,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环比提高。监测显示,11月上旬全国淀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在66%左右,月环比提高6个百分点。
三省启动最低收购价 稳市场预期
今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湖南、黑龙江三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今年,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中晚籼稻每吨2580元,粳稻每吨2620元。各地准备最低收购价收储仓容超1000万吨,能够满足农民售粮需求。


和流动检验车同步展开服务的还有眼前这个“机器人组合”。这台在粮面上来回穿梭的平仓机器人是一位“整理高手”,它能够在巨大的粮堆上自主行走和作业,通过灵活的螺旋轮和刮板,将原本起伏的粮面自动推平。另一旁,工作人员正使用多参数粮情AI监测系统为粮仓做“体检”,只需要将探杆插入粮堆,几分钟内就能形成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

截至目前,中储粮集团已公布收购库点50个、预备仓容137万吨敞开收购。
多项为农服务 秋粮收购入库跑出“加速度”
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指导各地推出多项精准服务,让农民卖“舒心粮”“放心粮”。

顺应农民售粮新特点新变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做好各环节服务工作,让售粮主体少排队、快售粮。针对不利天气等影响,优化粮食产后烘干等服务,加强储粮技术指导,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浙江西塘现代粮食全产业链园区,8台智能烘干机全速运转,当地粮储、供销、交通等多部门共同协作,严格把控从稻谷到大米的所有环节。在监控大屏上,烘干过程中的温度、水分、风速等关键数据一览无余。
深化产销合作 加强农企对接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指导各地优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深化产销合作,加强农企对接。

在湖南常德鼎城天和水稻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农时服务清单”:从播种到收割、从收购到入仓,当地邮政储蓄银行精准匹配300多户种粮农民资金信贷需求。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四分之三,品种多数量大,收购时间跨度长,一般要持续到来年4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价格、供需等情况,适时发布粮食收购进度、价格等信息,严格粮食收购执法监管,坚决维护种粮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