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 販毒團夥利用社交媒體和手機通訊應用軟件,發放「搵快錢」釣魚訊息,利誘青少年做販毒替死鬼。一名16歲少年以每次數百至一千元酬勞,替一對男女毒販管理毒品倉庫,以及運送毒品,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前日在深水埗拘捕少年,同日在旺角拘招攬和操控少年販毒的兩名男女,檢獲22.3公斤俗稱「K仔」的氯胺酮及約1.3公斤霹靂可卡因,總市值1100萬元。
西九龍總區重案組高級督察林家樂今日表示,警方透過情報收集,發現一個活躍在西九龍的販毒集團,利用青少年「搵快錢」心態,在社交平台和手機通訊應用軟件發放釣魚訊息,以微厚薄酬勞招攬青少年看管毒品儲存倉工作。
本月21日,西九龍重案組在深水埗區一棟大廈以販運危險藥物罪,拘捕一名16歲本地男子,在他身上檢獲約130克霹靂可卡因及約260克氯胺酮,相信他當時正準備將毒品交給販毒集團。其後,警方該少年管理的毒品儲存倉,再檢獲到約22公斤氯胺酮及1.2公斤霹靂可卡因,同時檢包裝分銷工具,例如不同尺寸的可再封膠袋及電子磅等等。
同一時間,警方在旺角以串謀販運危險藥物罪,拘捕58歲男子和43歲女子,相信二人是負責招攬和操控該名16歲少年的販毒集團成員。據了解,販毒集團租用單位存放毒品,讓少年看管和分銷毒品。
警方提醒年輕人切勿以身試法、自毁前程,販運危險藥物是非常嚴重的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家長如發現小女有來歷不明的收入來源,應關心及加以了解,避免子女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