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两化一振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系统介绍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与实践成效。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成果尤为突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战略规划引领下,宁夏依托自然禀赋,科学构建了以北部现代农业区、中部特色农业区、南部生态农业区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为核心的“三区一廊”农业空间格局,奠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宁夏重点培育的枸杞、牛奶、肉牛、滩羊、葡萄酒、冷凉蔬菜等“六特”产业已全部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多项人均产量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建成多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示范园区,智能农机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2024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工转化率提升至73%,展现出强劲的增值潜力和发展后劲。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成为重要驱动力。宁夏积极搭建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良种牛繁育中心等科研平台,成功实现大黄鱼“海鱼陆养”等技术突破。通过坚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联育”,累计培育647个特色农业品牌,其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盐池滩羊”品牌价值均进入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排名持续攀升。
宁夏以“千百十”亿级工程为抓手,推动“六特”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全链升级、集群发展。截至2024年,全区肉牛、滩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252万头、1435万只和87万头,冷凉蔬菜面积稳定在319万亩。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15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6.9%,其中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40%。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持续强化的支撑保障体系。2024年涉农资金投入规模达127.8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6.4%。平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实现“六特”产业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覆盖,建成多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创建数量居西北地区首位。同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产值占全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37.5%,培育了30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9家中国农业企业500强。通过举办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合作大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高端活动,以及开展“宁夏精品中国行”等推广举措,有效拓展了“宁字号”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展望“十五五”,宁夏表示将继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治理效能,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李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