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陕西出现6轮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截至目前,全省平均降水量33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6倍,为1961年以来第2多,仅次于2021年。“秋淋”天气遇上“三秋”生产关键期,给秋粮生产各环节带来严峻考验。面对不利形势,陕西各地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农户、合作社与农机手同心协力,在雨隙间打响了一场抗“秋淋”保“三秋”的攻坚战。
全力抢收抢烘,齐心协力出招
“雨断断续续下了二十多天,大伙儿着急,这几天终于等来了收割机,我们从早晨六点干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每天抓紧干,能抢收五十亩左右。”在咸阳市泾阳县千夫堡村,千南组组长梁岗在蒙蒙小雨中已经忙活了半日。不远处,一台三角履带收割机正缓缓倒开进泥泞的地里,装运粮食的三轮车紧随其后,紧张有序地收获着玉米。
这样与时间赛跑的抢收场景,在陕西秋粮主产区随处可见。面对“秋淋”导致的抢收难题,各地农户与合作社各出妙招。在泾阳县三渠镇同官张村,三渠镇永辉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刘永带着农机手们翻出2021年强降雨时的秋收经验,对轮式收割机进行了加装改造:“在收割机原轮胎外加装直径略小、宽20公分左右的浮力轮,能增加接地面积,降低泥泞陷车概率。我们摸索的‘土办法’相对成本低,目前已经加装了20台收割机,雨一停就能下地。”
抢收上来的湿粮如何处理?“今年玉米水分比往年高5%-7%,不及时烘干肯定要发霉。”泾阳县恒达农垦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邹斌的烘干车间里,塔式烘干机正开足马力不停运转,热风裹挟着玉米清香弥漫整个车间。传送带上的湿玉米经过筛选、烘干、冷却等工序,很快变成颗粒饱满的干粮。合作社不仅处理自家收获的玉米,还主动承接周边散户的烘干需求,邹斌说,“散户没有烘干设备,我们多干一点,他们的损失就少一点。”
三原县弘创农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弘斌说介绍,“今年烘干时间比去年多,成本也增加了,但必须保证‘应烘尽烘’。”为了扩大烘干能力,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收储企业均开放烘干设施,三原县通过微信群、村级广播实时推送烘干点位置与服务信息,帮助农户实现“收割即烘干”。截至目前,陕西已设立粮食烘干点765个,日烘干能力超7万吨。
部署农机调度,加强机具保障
秋粮丰收关键靠机收,当前农机需求量大,必须精准调度资源,确保机具向抢收一线高效集结。针对“秋淋”导致的农机作业难题,陕西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农机调度机制,统筹本地机具与跨区力量,为抢收抢种提供硬件支撑。
在三原县恒达农垦农机合作社,记者见到了刚从河南南阳赶到的农机手左成林。“我明天就开始在陕西这边干活,辛苦点没啥,得把粮食收回来,不能烂地里。”左成林说。
天不给力,人更努力。三原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站长董峰介绍,三原县为跨区农机手开展全方位服务,如通过微信群向广大农机手推送县域内加油网点信息、作业供需信息、天气预报信息,设置5处“三秋”跨区机收接待站和5处“三秋”惠民加油站,对左成林这样的跨区作业农机手,还协调农事服务中心为其发放食宿补贴,开放会议室等供其休息。
除了吸引跨区农机支援,陕西更注重强化本地农机保障能力。泾阳县提前完成各类“三秋”作业机具的检修与调试,组织8000多台套农机投入生产,还建立了充足的农机配件储备库,提前动员辖区销售及维修企业备足玉米收获机、青贮收获机、拖拉机等主力机具的关键易损件16300多件。县里应急服务队还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进村入户,帮助指导农机手对投入作业的机具全面进行检修、调试和保养,确保农机具以良好性能投入“三秋”作业。
据了解,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紧急落实各类农机100万台(套)、粮食烘干点765个、应急作业队476支,设立农机专用加油站点1153个,日烘干能力超7万吨。
指导服务保障,确保“颗粒归仓”
抗“秋淋”不能仅凭干劲,还得靠技术支撑。陕西省在降雨初期,系统总结了2021年强“秋淋”应对经验,结合今年天气特点和作物长势,制定印发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品种布局指导意见,为各地“因地、因墒、因时”开展生产提供遵循。
为了让技术精准落地,陕西以“科学抗灾、以技补晚”为统领,组建了由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领衔的技术指导组一线指导,针对不同作物制定差异化技术路线:玉米聚焦“及时排水、精准施策、科学机收”,指导农户清理沟渠排积水,对成熟度不一的地块采用“分段收获”模式,对倒伏玉米选用带扶禾装置的收割机;小麦突出“适墒应变、抗逆播种、精准调控”,建议过湿地块采用旋耕灭茬、起垄播种,选用耐湿品种并适当增加播量;油菜强化“开沟排水、除草灭茬、补充育苗”,推广“育苗移栽”缩短生长周期,开挖“三沟”确保排水通畅。
为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陕西创新推广方式,让技术指导看得见、学得会。农业农村部门制作农机改造、烘干技巧、播种要点等系列短视频,在网络平台播放;印制通俗易懂的“明白纸”,精准发放到农户手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在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操作,手把手教农户应对湿涝灾害的实用技术。
在强化技术指导的同时,陕西省财政紧急下拨5500万元中央救灾资金,省级救灾资金8919.19万元,专门用于“三秋”生产抢收抢烘和抗淋播种,并加密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24小时值班值守,联合制定《全省秋收秋种秋管气象服务专报》,每日发布预报预警和农事指导信息。
截至10月11日,全省已收获秋粮1128.19万亩,占应收面积37.73%,已播小麦176.89万亩,占预播面积12.5%。其中,陕北秋收进度与常年相当,受阴雨天气影响较小。陕南自9月上旬受持续阴雨影响,成熟水稻收获困难,省农业农村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抢抓雨停间隙全力抢收抢烘,目前除山区晚熟地块外,已全部收获完成。关中受持续降雨影响,秋粮收获较常年推迟7-10天,据气象预报显示,关中陆续转为阴天间晴天气,预计将于10月中旬进入收种高峰,11月上旬前基本完成。
据预报,未来陕西大部仍有强降雨天气过程,需持续关注天气变化。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派出工作组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促指导和服务保障,动员各类力量、组织所需机具,加快沟渠疏通、积水抢排,趁雨停间隙,因地制宜做好秋收秋种,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播种足种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陈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