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7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匠美乡村 美美与共”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工匠国际交流推介活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湖南长沙推介周贤耀(菊花石雕)、李忠国(油纸伞)两位乡村工匠携代表性作品参展,以非遗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在全国舞台上展现长沙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时代活力。
“这尊《秋菊傲霜》石雕,每一道纹路都要顺着菊花石的天然纹理雕琢,光是选料就要耗费数月工夫。”在长沙展位的菊花石雕展区,长沙市级乡村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菊花石雕“长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贤耀,手持作品向围观的嘉宾与国际友人讲解技艺精髓。作为1984年出生于浏阳河畔菊花之乡的匠人,他深耕石雕技艺26载,不仅是陈列人民大会堂菊花石雕创作团队成员,其作品更在市、省及全国展览中屡获嘉奖。
“菊花石‘花在石中开,石在花中藏’,既承载着湖湘文化的雅致,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匠心。”周贤耀介绍,为让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新生,他于2011年自筹百余万元建成周贤耀菊花石艺术馆,集技艺展示、文化交流、作品销售于一体,如今已成为浏阳市对外展示非遗的重要窗口,每年接待访客数千人。除了创作与展览,他还通过收徒传艺、开展技艺培训,将菊花石雕技艺传授给更多乡村群众,带动一批人通过非遗实现增收,让“石中菊”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致富花”。
“制作一把油纸伞要经过选竹、制骨、裱纸、绘画等70多道工序,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在传统工艺展区,浏阳油纸伞第三代传承人、省级乡村工匠李忠国手持一把绘有“浏阳河”图案的油纸伞,向观众展示和介绍油纸伞制作的独特技艺。1965年出生于油纸伞世家的李忠国,从事油纸伞制作已有40余年。他带来的《百鸟朝凤》《锦绣中华》等油纸伞作品,因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成为线上“好物优选”直播宣推活动的热门产品,更吸引不少国际友人当场下单订购。
一把小小油纸伞,背后蕴藏着一个技艺传承与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2015年创办达兴工艺品厂时,李忠国还是椒花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集体帮扶下,他在自家20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重启祖传工艺,当年便实现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的目标,成功摘掉“贫困帽”。如今,达兴工艺品厂已成为“非遗+产业”的典型案例,不仅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还向农户传授油纸伞制作技艺,让更多人掌握一技之长。
在研学体验环节,工匠们开设了“非遗小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简易菊花石摆件、体验油纸伞装饰,让传统技艺在趣味互动中实现代际传承。
作者:田建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