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现在110接警台接到警情并将其录入系统后,无人机就收到指令准备起飞前往警情所在地。”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春成介绍,“从接警到无人机派出只需30秒。”
近年来,连云港市公安局积极加强实战基地体系化建设,围绕无人机赋能警务实战方向,不断创新警情处置、交通管理、巡防管控、救助服务、活动安保等场景应用,打造了空地融合、实战导引、智慧赋能的低空警务新局面。
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警用无人机(央视网记者 谢博韬 摄)
今年6月25日晚,连云港市海州区一老人离家出走,行至某湿地附近后行踪轨迹中断,疑似被困。接到求助后,警用无人机立即飞赴现场开展搜救工作,依托高空视角与实时图传功能查看整个湿地概貌,并对重点区域进行排查。“被困人员在这儿!”民警锁定走失老人位置后操作无人机低空悬停,其余机组通过低空伴飞指引搜索队伍寻途跟进,迅速完成了人员救助。
这样的案例在连云港公安运用无人机服务警务实战的实践中还有很多。据了解,2025年,连云港公安共出动无人机5000余架次,参与预警处置治安、交通等风险事项1000余起,护航大型活动50余项,协助救助群众400余人次。
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AI警员(央视网记者 谢博韬 摄)
同样科技感满满的还有其他无人设备。在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一款人形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第二代的AI警员,可以配合我们警员进行街面巡逻。”郁洲路警务工作站副站长朱军介绍,“它可以实现无感盘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便可以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将信息推送给民警。”
“火眼”低空安全管控系统(央视网记者 谢博韬 摄)
作为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这一国际性论坛的举办地,连云港市安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安防制造业企业284家,覆盖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警务装备的迭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连云港公安联合企业成立专门实验室,自主研发“火眼”低空安全管控系统,成功实现“侦查—识别—跟踪—管控”全流程自动化与可视化。在日常巡防工作中,民警可携带移动版无人机管控设备,对可疑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控。
在治安防控领域,一张基于本地安防技术构建的“智慧天网”已全面织就,可精准感知并智能识别人、车、物等关键治安要素。结合大数据研判模型,公安机关能够实时掌握社会治安态势,精准指挥调度警力,实现对违法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和有效震慑。今年以来,连云港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5.32%,全部刑事案件、传统侵财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