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从2018年开始,国家连续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各地采取多项措施、行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的锦钟村,这里曾经是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村民反映强烈。面对困境怎么办,从哪儿开始治理,一起来看。
前不久,记者来到六盘水市岩脚镇锦钟村时,村里正在对这处位于老鹰窝组的近2800平方米的山塘进行治理。这也是锦钟村唯一的一个山塘,位于村寨的正中央,地势低洼,四周都是住户。两个多月前,锦钟村启动了对这处山塘的治理项目,计划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回填,并通过架设地下管道排水。
近几年,锦钟村实施了多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措施,山塘治理是其中一项。在距离老鹰窝组不远的玉碗井组,56岁的村民陈忠龙带着记者去参观他的家。锦钟村玉碗井组是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行“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的一个省级试点,而陈忠龙家是村寨里第一家试点农房。
玉碗井始建于清代,居住有45户170多人,大家使用的都是农村的老式厨房和旱厕。有了试点项目325万元财政资金的支持,2024年5月份,村里开始着手对玉碗井的农房,实施改厨、改卫、改圈等一系列改造。但一开始,改造工作并不顺利。
村里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劝说,但很多农户对改造后家里会是什么样,仍然心存疑虑。于是村里决定先改出一户“样板间”来,让大家看看效果。经常在外走动、思想相对开明的陈忠龙成了第一个试点,此前院子里的旱厕也改造为水冲式厕所。
陈忠龙家的院子正好挨着马路,试点项目还对靠着马路的外墙,进行了加固和美化。陈忠龙笑着说:“八月桂,八月桂马上要开了。开门见山,开门也见绿,你一走动你就看到到处是绿色,空气好,清新幸福感很强。”
陈忠龙家改造后的“样板间”效果显著,不到半年,玉碗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试点45户村民家全部完成了改厨。而锦钟村全村的改厕也全部完成,并建设了覆盖全村的污水管网,统一处理6个村民组的农村生活污水。改造过程中,不少村民还自己主动出钱,添置了马桶、热水器、洗脸池等设施。
锦钟村:从“外”到“内”治理提升
改厨、改厕,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品质,都得以提高,但要想让居住环境更好,还面临着一个挑战,锦钟村里的养殖户比较多,猪牛的圈舍也要改造。如何改?继续来看。
村民陈忠兵家养了八头牛,和大部分村民一样,他也将牛圈修建在了自家居住的房屋旁边。改造圈舍的钱是政府来出,但因为施工期间,圈舍用不了,还需要将养殖的猪、牛等先转移到别处或者先卖掉,对陈忠兵这样的养殖户来说,虽然麻烦,但对未来建成的效果还是很期待。
圈舍改造,进行了干湿分离的处理,修建了化粪池,配套了干粪棚,改造完成后,陈忠兵家的牛圈已经闻不到太大的异味。
居住环境、卫生环境改变了,锦钟村目前正在依托当地特色的岩脚面条产业,以及生态鱼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便有更多资金投入村庄治理。同时,由“外”而“内”,尝试不同的治理办法。
每隔一段时间,锦钟村就会组织家政培训人员到村里,为妇女免费提供巾帼家政技能普及培训。为了激励引导村民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村里还采取了发放简单的物质奖励、进行家风文明家庭评选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