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台湾地区民意代表“大罢免”第二轮投票中,民进党以7:0吞下败果,时隔一月再度被“剃光头”。就此,由赖清德当局发动的“大罢免”正式划上休止符,这场政治闹剧的最终结果定格为“0比32”,民进党彻底宣告失败。
从7月26日首轮针对24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及新竹市长的罢免案全败,到8月23日第二轮7名国民党民代罢免案再度被“剃光头”,这场0:32的悬殊比分,不仅暴露赖清德当局“以恶斗求夺权”的政治投机本质,也写下“台独”分裂势力背离民意的耻辱注脚。
实际上,在“大罢免”第一轮投票结果出炉后,岛内反对推进第二轮罢免的声音便甚嚣尘上。不少外媒皆称,“大罢免”加剧了台湾政治对立,激化了社会矛盾。而身为“大罢免”幕后推手的“台独”分子曹兴诚也在首轮惨败后落荒而逃,并主动劝进放弃第二轮罢免。尽管如此,赖清德仍旧一意孤行,坚持一条道走到黑。
而最终的结果,也让民进党上下大为震惊:第二轮罢免的不同意票与同意票差距,从首轮的初步悬殊,直接扩大至接近2倍。“核三重启”投票的并行结果则更具象征意义——尽管投票率未达通过门槛,但434万张同意票对151万张不同意票的三倍碾压,揭示出台湾民众对民进党“为斗争而斗争”的执政路线感到厌倦。台资深媒体人赵少康痛批,“投票率三成代表七成不赞成”的诡辩“毫无逻辑”,恰恰戳中民进党面对民意海啸时的慌乱与失语。
此外,英国《卫报》披露,台湾“大罢免”的总成本约为16.2亿元新台币,包括投票站的设置与管理、选民登记与验证、选票印刷与运送、工作人员薪资与训练、安全措施与监控。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认为,民进党“大罢免”全面溃败,“726”和“823”成绩总计0比32,这代表台湾民众不支持无差别“大罢免”行为,所耗费的开销应由民进党承担,赖清德应该公开道歉。
16亿元的社会成本背后,是台湾基层民众实实在在的民生损失。当赖清德当局将资源倾注于政治清算时,台湾正面临国际关税谈判压力、经济疲软、诈骗横行等现实危机;当“抗中保台”从选举口号沦为政治追杀的工具时,台湾社会的政治信任基础正被民进党系统性摧毁。正如“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所说,“大罢免”是“最撕裂社会、社会成本最高”的政治恶招,其客观效果只是加深了蓝绿对立,让基层民众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而更让民进党心惊的是,“大罢免”惨败引发的内部地震,远比外部民意反弹更具戏剧性。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党团“7长”中5人宣布辞职,仅剩柯建铭与王义川还厚着脸皮留任。柯建铭强行“慰留”的表态,与网民在其社交媒体下“要求负政治责任”的潮水般留言形成辛辣对比,“祸台三人组”的标签更暴露其策动罢免的私心。民进党内部“全乱了”的焦虑氛围,实则是“台独”路线破产的必然反噬。
32:0代表什么?是数以万计选民的愤怒。在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在仅占51席的少数党格局下,“大罢免”本是其扭转劣势的投机策略,却因背离民意沦为自毁长城的“神操作”。如今蓝白阵营合作趋紧,国民党借罢免案间接完成了地方选举动员练兵,而民进党不仅丢失民意基本盘,更让“抗中保台”口号彻底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台湾时事评论员周锡玮直言,“抗中保台”,保的不是台湾,而是“台独”,岛内民众该醒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80年前,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谱写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光辉篇章。9月3日,中国大陆将举行盛大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现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强大的国防实力以及对历史正义的坚守。
反观赖清德之流,不仅完全丧失民族立场,刻意无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实,甚至以各种政治闹剧破坏台湾的和平稳定,消耗社会资源,制造对立与分裂。在历史的进程中,正义与和平的力量始终是主流,民进党若继续逆潮流而动,必然会被历史所唾弃,只有回归到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道上,才是台湾真正的出路。(文/王路飞)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