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目前,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9.50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暂列档期票房前三名。
数据看国产动画电影的三重底气
这个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刷新了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我们用数据找到了国产动画电影持续火爆的三重底气。
首先,第一重底气从一个你我都熟悉的老故事讲起,它就是《西游记》。《浪浪山小妖怪》其实是西游记体系下的“番外篇”。唐僧师徒没出场,主角变成了小妖怪——但这依旧是一个“取经”的故事。
在豆瓣的数据库中,《西游记》相关作品有300多部,从六十年代的《大闹天宫》到八十年代的央视电视剧版、九十年代的《大话西游》,再到《大圣归来》、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直改,一直火,《西游记》可谓是中国最“耐改”的古典小说。
到了今天,为什么动画电影还爱拍《西游记》里的故事?
因为它已经不只是一个故事,更像一个文化底座:可以在上面加载神话、爱情、荒诞、奋斗……甚至小妖怪的视角。每当国产动画电影想往上走一程,就总有人回过头,重新翻开那些写在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老故事。它们就像精神富矿,越挖越深;又像文化根系,越扎越稳。
这就是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第一重底气——我们的传统IP从未老去。
说到第二重底气,我们注意到,《浪浪山小妖怪》600人的主创制作团队精细打磨1800多组镜头,20多位画师完成近2000张场景。技术上看,《浪浪山小妖怪》好像并不走追求高精建模、渲染质感等“最先进”的路线,而是选择水墨、写意、粗线条,甚至保留“稚拙感”,这种看似反潮流、反效率的“不经济”选择却让观众感受到情绪上的信任感,比如这条评论就说“难得看到返璞归真的画风,充满国风色彩的中国风。”
当我们再细看制作信息,就明白了为什么?顾问团队里有不少是上美影的老艺术家,《哪吒闹海》《葫芦兄弟》那一代亲手把中国动画送上高光的人,如今把一笔一画的功夫传给新一代。这是国产动画最沉甸甸的底气——审美自信与工匠精神的代代相传。
第三重底气源于年轻人。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浪浪山小妖怪》的观众中25—29岁的年轻人占比最高,达到26%。他们中很多不是陪孩子来看的爸妈,而是自己想看的“核心观众”。文化共鸣变成了消费力。
玩偶手办、游戏皮肤、联名咖啡、IP主题活动……国产动画正从银幕走进生活,真正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IP的根、匠人手里的画、年轻人心里的火,三重底气让国产动画电影不只是票房的赢家,更是文化自信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