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巧夺天工

中国通讯社2025-05-13

按:《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诗由国画家巩永孝绘制《巧夺天工鲁班》诗意图,张红星教授注解,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全书384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甲申岁怀鲁班七律

玄心独运世称勋,百代宗师四海闻。

密法不传于六耳,真知永驻在三坟。

能凭斧凿开金石,可以绳规测碧云。

千古匠门尊鼻祖,犹教后辈慕清芬。

微信图片_20250513135546.jpg

黄德劲先生诗评:

彬宇先生怀鲁班七律,典雅高古,明白隽永,大是可赞!相较于历来诸多咏鲁班诗的具象描写,本诗更侧重提炼“巧夺天工”的哲学内涵:既是《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物质创造,更是《庄子》“道进乎技”的精神超越,最终在“慕清芬”的余韵中,完成从技术崇拜到文化信仰的升华,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中国工匠精神的图腾人物——鲁班祖师爷。技艺层面的巧夺天工、道德层面的清芬自律,哲学层面的天人相应启示世人:在智能时代,既要传承“斧凿开金石”的实干精神,更需发扬“绳规测碧云”的创造智慧,让古老的工匠精神,焕发新的生机。

全诗首联总括历史地位,颔联阐释知识体系,颈联展现具体技艺,尾联升华精神传承。四联暗合“道——法——术——器”的工艺哲学,彰显“以人力驾驭自然”的不懈探索。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是我国古代极为出色的发明家,锯子、凿子、铲子、墨斗等工具都是鲁班发明的,被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大约公元前507年,鲁班出生于工匠世家,他从小就对手工制作、土木建筑等感兴趣,6岁时便能独立地制作各种精巧的木制器械。长大后经常跟随父亲外出进行建筑构造,他悉心观察有经验的师傅在各项劳动中的高超技艺,虚心求教,认真学习,年轻时便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匠大师。

谨依彬宇先生诗意,逐联简析之。

玄心独运世称勋,百代宗师四海闻。

密法不传于六耳,真知永驻在三坟。

首联“玄心独运”呼应《列子》中“工匠之巧,可与造化争功”的哲学观,同时暗含“匠心独运”的成语。“百代宗师”以宏阔的时空跨度,将鲁班提升至文化符号高度,与晋代刘琨“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的赞颂形成互文。通过“世称勋”“四海闻”的铺陈,构建起跨越千年的集体记忆,与明代梅之焕“鲁班门前弄大斧”的典故形成雅俗呼应。

作为“百代宗师”,鲁班印证了中国古代“技近乎道”的价值观。这种定位与墨子“轮匠执其规矩,以废天下之方圆”的哲思一脉相承,揭示了工匠技艺在中华文明中的精神坐标意义。诗中“四海闻”的表述,恰与当代考古发现相印证——鲁班发明的墨斗、曲尺等工具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影响了欧亚建筑技艺的大发展。

颔联“六耳”源自《鲁班经》“避六耳”的行业规矩,诗人将其升华为神秘的美学意象。这种转化与明代尹直“腰间带得纯钢斧”的工匠赞歌形成雅俗互补。“三坟”代指上古经典,与“密法”的私密性形成二元对立,暗喻技艺传承中“显隐双轨”的特质,恰如晋代刘琨“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的辩证表达。

古代“师徒密授”制度蕴含现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雏形。如鲁班锁的榫卯结构,正是通过限制性传承保持技术优势,这种智慧在当代“非遗保护”中得到延续。从甲骨、竹简到数字化存储,“三坟”的意象启示技术传承正与时俱进。

事实上,“鲁班”早已脱离了现实凡人的范畴,成为了“大神”一级的存在。在古代建筑行业,开工前祭祀鲁班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工匠们希望得到他的庇佑,让工程顺利进行 。民间流传着诸多鲁班的神奇故事。比如,他打造的木头人,能如同真人一般劳作,帮助人们完成繁重的任务;他制作的木鸢能乘风高飞,载人翱翔天际;甚至传说他的墨斗拉出的线,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轻松弹开坚硬的木头。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让鲁班赢得了足够的尊敬,也让鲁班精神,世代传扬。

《墨子》记载其与墨子关于“云梯攻宋”的辩论,侧面反映其技艺在诸侯国间的权威性。《事物绀珠》《古史考》等古籍记载其发明锯子、曲尺、墨斗等工具,奠定其“工具革新鼻祖”地位。《汉书·古今人表》将鲁班列为孔子之后、墨子之前的重要人物,称其“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凸显其技术创造力。王充《论衡》赞誉其“制造木人木马”,体现其在机械领域的超凡造诣。

古代工匠群体尊其为“土木工匠之始祖”,并形成“班门弄斧”等成语,标志其行业权威性。民间传说中,鲁班被神话为“能造木鸢飞天三日”“木马自动行”的传奇匠人。鲁班尺(曲尺)成为古代建筑测量的核心工具,其标准化思想影响东亚建筑体系。《鲁班书》虽真伪存疑,但其“秘法不传”的传说强化了工匠行业的技术神秘性与专业性。

现代学界普遍认为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解放了原始劳动方式”,推动春秋战国手工业生产力飞跃。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的发明,被视作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化萌芽的标志之一。1987年设立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以他命名,成为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现代工匠精神研究中,鲁班常与墨子并提,代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二元价值。

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建筑行业至今沿用鲁班尺,并将其纳入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收录鲁班相关文献,认可其对人类工程技术史的贡献。从春秋战国时期“巧匠”到现代“工匠精神图腾”,鲁班形象经历了从技术实践者到文化符号的升华,其评价史本质是中国古代科技伦理与工匠文化演进的缩影。

鲁班的“养成”,并非偶然。其“得天道、明物理”的祖师修成路径,其实正是中国人明晰天道,践行大道的成长轨迹。鲁班出身鲁国三代工匠世家,祖父与父亲均为宫廷营造师,自幼接触木作工具与建筑实践,形成“工具即身体延伸”的本能认知。家族经验传承中已经暗含了“天工开物”思想,如《鲁班书》提及的“天圆地方”测量原则,奠定其空间的现代几何直觉。

鲁班六七岁时就开始自制弓箭、方木,通过拆解与重构理解材料力学特性,形成“物性即道”的早期认知。家族作坊中的榫卯结构实践,使其领悟“刚柔相济”的东方物理哲学。为了突破家学的局限,鲁班又携白马银两远赴终南山求艺,经历“攀万丈险峰”“渡黑水激流”的生死考验,锻造了自己的心性定力。在山中高人指导下,鲁班系统学习,用心摸索,建立了天人合一的技艺观。“木与石的对话”“力与形的转化”,在此时已经深入到鲁班的心手之中。

如果换作现代语言说,在楚国主持军事工程时,通过云梯攻防试验验证斜面力学原理,鲁班已经总结出“以巧胜力”的技术哲学;而水战器械“钩拒”的发明,则体现了其对流体力学与杠杆原理的具象化应用;从草叶锯齿结构发明锯子,理解“自然造物最优解”的物理法则;木鸢飞行实验揭示空气动力学雏形,虽未成功却推动“飞天”从神话转向技术探索。石磨设计实现“圆周力向碾压力的转化”,暗合能量转换定律;曲尺与墨斗的标准化工具体系,将“几何抽象”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语言。

而云梯攻宋事件中与墨子的辩论,促使其反思“技术双刃剑”属性,推动发明重心转向民生领域;发明锁具时强调“防君子不防小人”,体现技术伦理的人本转向;制定“班门规训”,以秘传《鲁班经》规范行业标准,构建“技以载道”的师徒传承体系;晚年提出“三不造”原则(不造害民之器、不造淫巧之物、不造无益之工),确立工匠精神的价值坐标。

概言之,鲁班通过“器物发明→原理总结→伦理反思”三级跃升,将工匠技艺升华为“技近乎道”的东方智慧体系。

鲁班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反思精神与深刻爱民爱国思想的发明家,“国匠大师”。史载他与墨子的论战,正是最好的例证。据《墨子·公输盘》:

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种器械,制造成功后,准备会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呢?”

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从来不无故杀人。”

墨子起身,两次行拜礼,说:“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损失不足的人民而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叫明智的行为。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叫做仁爱。明白道理却不向楚王进谏,不能叫做忠诚。诤谏却没有达到目的,不能叫做坚强。你崇尚仁义不愿意帮我杀死一个人却愿意帮楚国攻打宋国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又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的短衣,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楚王回答说:“这一定是患了偷窃病的人。”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像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这就像拿美食佳肴与糠糟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这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楚王说:“好啊!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能攻取宋国。”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用衣带当做城墙,用木片当做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的抵御器械还有富余。

公输盘屈服了,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墨子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来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楚王说:“好,我不会攻打宋国了。”

此次论战,对鲁班成为受人尊敬的祖师,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促使鲁班从“技术至上”转向“伦理与技术共生”,其后期制定的行业规范至今仍影响中国建筑行会的伦理章程。比如受墨子守城器械模块化设计启发,将曲尺、墨斗等工具的参数标准化,形成可复用的“鲁班尺度量系统”;制定《班门规训》,规定“新器必验三年方传世”,避免技术滥用风险;拆分《鲁班书》为“民用技法公开卷”与“军工禁术封印卷”,前者开放传播,后者仅限掌门口授;开创“以器载道”的传承模式,如锁具制作需同步研习《道德经》相关章节等等。

总之,鲁班作为工匠祖师,其“得天道、明物理”的修成源于三重淬炼:‌出身三代匠门,自幼实践悟透物性法则‌;‌游历山河、师法自然,从草叶锯齿发明锯子,木鸢飞天探索空气动力‌,以仿生思维解码自然规律;‌经历与墨子的技术伦理交锋后‌,将军事智慧转向民生器械(如石磨、锁具),终以“三不造”原则与《鲁班书》传承体系,将技艺升华为“技近乎道”的东方工匠哲学,奠定“以器载道、以技养民”的千年匠魂。

首联“玄心独运世称勋,百代宗师四海闻”以史诗笔法奠定鲁班的历史坐标,将鲁班技艺升华为哲学境界,凸显其超越时空的文化符号意义;颔联“密法不传于六耳,真知永驻在三坟”则通过行业隐语与典籍象征的张力,揭示古代技艺传承的双轨性,本质皆是对核心技艺的守护与革新。两联共同构建“个体创造—群体传承”的文明范式,为当代技术伦理与知识产权体系提供了历史参照。

能凭斧凿开金石,可以绳规测碧云。

千古匠门尊鼻祖,犹教后辈慕清芬。

颈联中,斧凿被赋予“开金石”的伟力,绳规升华为“测碧云”的灵性,这种物象升华与墨子“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的论断形成呼应,暗合《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营造哲学。

尾联中,“匠门鼻祖”将行业祖师崇拜诗化,与明代“生乎鲁、长乎鲁、是鲁公同宗”的地缘认同形成互文。“清芬”一词突破技艺层面,指向工匠的德行修为,恰如墨子“兼爱”思想与匠人精神的融合,在当代体现为“大国工匠”的评选标准。

鲁班以自己的高度智慧,发明了诸多至今仍在使用,叹为精妙的工具和器具。鲁班的发明创造根植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技术需求与思想碰撞的多维背景,其成果兼具生产力革新与人文伦理反思的双重意义。

第一当然是木工工具。

《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因此人们直接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锯子。传说锯子为鲁班所发明。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曲尺。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墨斗。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班母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坠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第二是古代兵器。

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云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传说是鲁班发明。《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淮南子》曰: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

钩强。“也称“钩拒”“钩巨”。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可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传说是鲁班发明。《墨子·鲁问》:“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势,亟败楚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

第三是农业机具。

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磨,《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做了铲。

石磨。据《世本》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打井的技术也是鲁班发明的。“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据说,第一个在地下掘出水来的人是舜帝;第一个在山区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圣祖”鲁班。是鲁班发明创造了打井的技法,才出现了井壁以石砌垒的石井,以砖砌垒的砖井,以陶环套接的陶井,以沙灰捶抹的灰井,以木材构架的木井;才懂得了建井台防污水流入,筑井亭。

据说拉水的滑轮也是鲁班发明的。当年鲁班看见乡亲们一头挑着瓦罐,一头挑着一团井绳走上井台,一抽一抽地半天提不上一罐子水来时,他觉得乡亲们太辛苦了,于是千思万想又想出了拉水的滑轮,滑轮“转”成了辘轳,辘轳又“转”成了风车,风车又“转”成了水车,就这样转呀转呀,转过去了两千多个春秋。

还有机封。《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雕刻。《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伞。鲁班的妻子传说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据说伞是她发明的。传说鲁班妻子云氏因为怜惜鲁班在风雨烈日下工作,见亭子可避雨遮阴,于是想出一个活动亭子让鲁班带在身边,乃造伞子。

锁钥。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

鲁班以上的发明,大多都成为现代科技与工具发展的源头。开启了工业文明的锁钥。比如:

一、木工工具的现代化迭代‌。‌

锯子→电动切割设备。‌鲁班受草叶锯齿启发发明的锯子,奠定了现代切割工具的基础原理,如电锯、线锯等机械均延续了“连续锯齿切割”的核心设计。现代木工行业采用合金锯齿与电动驱动技术,切割效率较传统锯子提升百倍以上。

‌刨子→电刨机械化‌。由手动推拉改进为电动驱动的现代电刨,通过电动机直接传动刀轴,实现木材表面的高速平整加工,其刀腔结构与安全调节机制仍保留鲁班刨子的基础框架。

‌曲尺→标准化测量体系‌。鲁班尺(曲尺)的测量标准被整合入现代建筑行业,如国际通用的木工量具与激光测距仪均沿用其“直角定位”和“比例分割”原则。

二、‌机械原理的跨领域应用‌。

‌石磨→工业粉碎机械‌。石磨的“双石对转碾压力”原理被现代面粉厂、制药厂广泛采用,如辊式磨粉机与球磨机均基于此设计,实现大规模颗粒粉碎。

‌滑轮→起重与传动系统‌。由滑轮演变出的辘轳装置,成为现代起重机、电梯传动系统的雏形,其“省力杠杆+滑轮组”复合结构仍在港口吊装设备中广泛应用。

‌木鸢→空气动力学探索‌。鲁班木鸢的扑翼飞行原理为现代扑翼无人机提供灵感,如仿生鸟型无人机通过柔性翼片模拟自然飞行,应用于生态监测领域。

还有如鲁班锁的模块化榫卯结构,启发了航天器可拆卸组件设计;云梯的折叠伸缩机械臂启发了消防云梯、高空作业平台的创新;墨斗则启发了激光水平校准仪的发明,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与装修精密测量。

尤其是鲁班锁的智力挑战特性被转化为教育工具,3D打印版鲁班锁用于空间几何教学,而其榫卯结构更成为装配式建筑的节点连接方案。锁钥设计的“防君子”理念融入现代智能锁,通过生物识别替代物理钥匙,延续“人性化安全”的设计哲学。

总之,鲁班的发明通过“原理提取—功能迭代—跨域融合”路径,从单一工具升维为支撑现代工业的基础技术范式。这些现代化的表述看起来距离鲁班很遥远,其实是祖师爷鲁班早就在践行的工法与路径了。

鲁班以锯、刨、曲尺等基础工具革新木工体系,首创云梯、鲁班锁、石磨等机械结构,其发明的“仿生设计思维”(如锯齿源于草叶、木鸢启发扑翼飞行)和“模块化榫卯原理”不仅奠定古代工程技术基础,更深度嵌入现代工业基因——从电动切割设备、标准化测量仪器到航天器可拆卸组件,皆可溯其智慧;他经伦理反思后确立的“以技养民”理念,更推动技术从战争工具转向民生福祉,成就跨越两千年的“匠道”传承,贯通古今科技文明。正是“能凭斧凿开金石,可以绳规测碧云。千古匠门尊鼻祖,犹教后辈慕清芬。”

鲁班精神以“匠技载道”为核心,融汇师法自然的仿生智慧、精益创新的实践品格与民本导向的伦理自觉——既有草叶化锯的观察力与木鸢问天的探索欲,又有石磨惠民的责任感;其工匠哲学超越器物层面,贯通“格物致用”的技术理性与“以技养德”的人文关怀,至今仍是科技创新与匠艺传承的精神底色。

后人多托名鲁班,用以各种发明及书籍,比如《鲁班经》。虽托名春秋时期鲁班,但实际成书于元末至明代,初名《鲁班营造正式》,后增补为《鲁班经匠家镜》。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的一部民间木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部书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1465年——1505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天一阁本之后一百多年的万历本,更名《鲁班经匠家镜》。内容和编排有较大的改动,但缺前面二十一页篇幅。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的明末(崇祯)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书全貌。之后的翻刻本,都是从万历本或崇祯本衍出。

另外,《鲁班经》中还提到了一把神秘的尺子——鲁班尺。与一般的尺子不同,它一尺分八寸,其上写有表示各种含义的用语,一般用于量度和确定住宅门户和家具的尺寸。古人造物讲究吉祥,建筑和家具的尺寸都是经过鲁班尺精确测量的。故宫里面,所有大殿门口包括家具等一些器物,都是根据鲁班尺的尺寸做的。

王世襄先生对《鲁班经》的评价说:“它是现今仅存的、出于工匠之手、图文兼备、有关木工的一部古籍……是有关古代家具仅存的一份重要材料,对明代家具研究者来说,更是一部必读之书。”《鲁班经》的主要流布范围,大致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现存的《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经》的版本,多为这一地区刊印。这一地区的明清民间本构建筑以及木装修、家具,保存了许多与《鲁班经》的记载吻合或相近的实物,证明它流传范围之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规范作用。

明清时一些文人著书,书名冠以“鲁班”两个字。例如《鲁般营造正式》,现存宁波天一阁,为唯一残本,书名中为“鲁般”,还有《匠家镜鲁班经》、《新刻京板工师镂刻正式鲁班经匠家镜》、《鲁班经》等。后三书名是一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末万历版《鲁班经匠家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版本还有其后的崇祯版,原来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不过南京图书馆的藏本在2002年已经丢失。其它均为清代和民国的传本了。

颈联通过工具体系的诗意升华,将鲁班的工具(斧凿、绳规)与天地维度相联结。既体现工具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力,又暗喻匠人精神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从鲁班发明锯子、墨斗到燕尾榫的力学结构,工具创新始终是中华文明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如现代数控机床对传统榫卯工艺的数字化复刻,正是“斧凿开金石”精神的延续。“绳规测碧云”暗含古代工程测量的科学萌芽,与鲁班尺的模数化思想一脉相承。这种精神在当代体现为故宫大修时,古法测绘与三维建模技术的融合,印证东方智慧对现代工程体系的启示。

尾联以宗法意象与道德美学的交织,完成从技艺崇拜到精神传承的升华。鲁班从技术偶像升华为“清芬”的道德标杆,与当代“大国工匠”评选标准形成跨时空对话。这种精神在云南鹤庆鲁班祠联“化工无工,入斯门休轻弄斧”中得到呼应,强调技艺修炼与心性修养的辩证统一;鲁班锁作为“一带一路”国礼,其六棒交错、福字流转的设计,将榫卯智慧转化为民族精神图腾,实现传统工艺从实用器物到文化符号的跃迁。

颈尾两联共同勾勒了中华工匠精神的立体图谱:从“斧凿绳规”到智能机械,器物革新始终承载着“开物成务”的文明使命;“鼻祖—清芬”的伦理架构,为现代职业精神注入“敬天爱人”的东方哲思。彬宇先生此诗通过四联的递进式建构,完成从技艺赞颂到文明精神提炼的升华。将个体工匠置于文明长河,确立了东方匠道的不朽精神和价值。

总之,彬宇先生全诗以工笔白描传鲁班神韵,亦是大匠之作也!玄心独运世,真知永驻,斧凿开金石,绳规测碧云,正是千古匠门尊鼻祖,犹教后辈慕清芬!悠悠中华,有多少祖师级的人物?又何其渴望长河奔流,各领风骚,有往来不绝之祖师级人物,不断涌现也!

张红星教授注解:

“玄心”:能悟彻事物的玄理奥义的心。晋·僧肇 《注<维摩诘经>序》:“大秦天王,俊神超世,玄心独悟。”喻鲁班对木工原理的深邃思考,暗含《周易》"玄之又玄"的哲学境界。

“独运”:独创性工艺体系,呼应《文心雕龙》“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世称勋”:对应其“百代宗师”的历史定位,体现其发明创造对文明的奠基作用。

“六耳”:谓第三者。 《西游记》第二回:“悟空 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弟子一人。 ’”参见“六耳不同谋 ”。强化技艺传承的神秘性,呼应"机关巧妙耐推敲"的精密特征。

“三坟”:特指《尚书·序》记载的伏羲、神农、黄帝典籍,暗喻鲁班技艺源自上古智慧体系。

“开金石”:化用李白“金石犹销铄”句,夸张表现鲁班工具的威力。

“测碧云”:将墨斗测距功能诗意化,赋予“上探九霄”的浪漫色彩,与“身轻如燕逍遥去”形成意境互文。

“鼻祖”:源于《汉书·扬雄传》“鼻祖于厥初”,强化行业开创者地位。

“清芬”:陆机《文赋》“诵先人之清芬”的化用,暗含技艺与道德的双重传承。


责任编辑:李霞

国资入股后又迎管理层“大换血”,信泰人寿十余年“连环劫”终告落幕

2025-05-13

信泰人寿管理层大“换血”

2025-05-13

北京银行零售业务总监李建营拟任中荷人寿董事长

2025-05-13

文山思恭汽车保险销售被罚28万元:账外收支手续费等

2025-05-13

中国平安回应:在利率下行周期,高分红、国有大型银行股的投资收益非常好

2025-05-13

马明哲回应中国平安500亿元融资计划

2025-05-13

中国平安付欣:业绩稳健是持续分红的底气

2025-05-13

中邮保险资管:正在申请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资格

2025-05-13

平安人寿全面推进“睡眠保单”清理工作,累计清理982万件

2025-05-13

刚刚,马明哲回应!

2025-05-13

中国平安郭晓涛:寿险渠道四驾马车并驾齐驱,代理人渠道坚持“三高”发展

2025-05-13

毛丹阳光保险总精算师任职资格获核准

2025-05-13

熊樱大家保险董事任职资格获核准

2025-05-13

产销共赢 信阳弱筋小麦产销对接会举行

2025-05-13

微塑料:新污染物来势汹汹

2025-05-13

河北:今年建设100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2025-05-13

河北省:全面部署白洋淀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2025-05-13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珍惜股东的每一分钱并发挥最大价值

2025-05-13

河北:小麦种业实施“四大行动”

2025-05-13

宁夏农垦:以生态为笔绘就“水上春耕”新画卷

2025-05-13

中国热科院:科技赋能海南胡椒产业灾后升级重构

2025-05-13

A股三大股指涨跌互现:银行股领涨,两市成交12915亿元

2025-05-13

创新产品与服务升级 上海宠物展聚焦萌宠产业发展新模式

2025-05-13

金多多食品董事长马恩多:持续创新加速糖果出海 做世界的甜蜜使者

2025-05-13

万益蓝靶向菌群管理法亮相全国体重管理学术会议 多学科协作重构体重管理生态

2025-05-13

超七成人认为体重管理困难 5·11全民晒腰节带来个性化方案

2025-05-13

162万,“华润系”转让一药企49.9%股权!

2025-05-13

古井健康亮相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展现东方本草发酵营养品牌魅力

2025-05-13

特朗普强制美国药企大幅降价,中国创新药:影响不大!

2025-05-13

脑机接口的“中国突围”:如何用5毫米微创撬动千亿市场?

2025-05-13

动作大片《会计刺客2》兄弟同心硬核枪战震撼视听

2025-05-13

怪兽宇宙系列最新电影正式启动 双王面临新灾难引爆期待

2025-05-13

毕赣艺术电影《狂野时代》物料连发 角逐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25-05-13

秦腔《赵五娘》声贯古今 黄瑞妮演绎西北传奇

2025-05-13

共赏《玲珑女》锡剧经典的传承与新生

2025-05-13

景德镇陶瓷青花斗彩“春碗”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