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蒸好的岳龙甘薯冒着热气,咬一口软糯流蜜;现切的沙窝萝卜脆嫩多汁,嚼着清甜爽口;创新研发的小站稻米乳拿铁香气浓郁,米香与咖啡香交织萦绕……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天津展区人头攒动、香气四溢,39家“津农精品”企业携100余款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以沉浸式体验、创新化表达、全链条展示,让三湘大地的采购商与市民读懂天津现代农业的品质密码,更见证“津农精品”品牌出海的强劲动能。
“这沙窝萝卜跟咱们平时吃的不一样,水分足还不辣口,生吃像水果!”展区内,湖南本地采购商李女士拿着切好的萝卜片细细品尝,不时向企业负责人询问种植技术。天津沙窝萝卜种植企业负责人王师傅笑着回应:“咱们的萝卜种在津南特有的沙质土壤里,喝着地下水长大,全程绿色种植,脆度和甜度都是实打实的。这次带来的不仅有新鲜萝卜,还有萝卜干、萝卜酱等深加工产品,就是想让湖南朋友多尝尝津味。”话音刚落,不少市民围拢过来,你一袋我一盒,很快就将展台前的萝卜产品抢购一空。
一旁的“津味厨房”更是人气爆棚,厨师以小站稻、七里海河蟹、岳川辣酱等“津农精品”为食材,现场制作蟹黄包、辣酱拌面、稻香糕点等特色美食,刚出锅的蟹黄包皮薄馅足,咬开瞬间蟹油溢出,引得市民排起长队。“没想到小站稻做的糕点这么香,松软不腻,孩子特别爱吃。”长沙市民张女士带着孩子品尝后,当场下单了两盒稻香糕点和一袋小站稻原粮。天津日思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贴合湖南市民的口味,我们特意调整了产品配方,把小站稻加工成米乳、糕点、米线等10余种产品,展会期间每天都能卖出上千份,还有3家本地商超主动找我们谈合作。”
除了味觉盛宴,天津展区的文化体验同样吸睛。展区内设置的天津俚语打卡墙,“倍儿香”“耐吃”“够味”等接地气的方言搭配农产品海报,让市民在打卡拍照的同时,感受天津“哏都”的文化魅力。“第一次见把方言和农产品结合的展台,既有趣又好记,一下子就记住‘津农精品’了。”自媒体主播小林拿着手机直播打卡,镜头扫过展台前的特色产品和打卡墙,直播间里网友互动不断,不少网友留言“想尝尝津味农品”“求购买链接”。
值得一提的是,“津农精品”的创新融合产品成为展会“流量担当”。小站稻米乳拿铁、沙窝萝卜美式等跨界饮品,打破传统农产品的食用场景,吸引众多年轻群体打卡体验。“没想到农产品还能这么玩,米乳拿铁口感很特别,刷新了我对小站稻的认知。”年轻市民小陈打卡后,立马将饮品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引发不少朋友关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这些创新产品,多角度报道“津农精品”的创新理念,自媒体主播更是扎堆打卡,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热度持续攀升,让“津农精品”收获大批年轻粉丝。
展会期间,“津农精品”凭借过硬品质收获多项荣誉,津南区日思小站稻、宁河区红瑶甘薯、滨海新区隆平稻花香等9款产品斩获农博会金奖。“拿到金奖特别激动,这是对我们产品品质的认可,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津农精品’推向全国。”宁河区岳龙甘薯种植户张大爷捧着金奖证书,脸上满是自豪。据统计,展会期间,各参展企业累计达成合作协议56项,涵盖农产品采购、商超入驻、电商合作等多个领域,合作金额突破千万元,为“津农精品”拓展南方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这次作为农博会主题市参展,不仅是展示‘津农精品’的平台,更是天津与中部地区农业交流合作的桥梁。”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天津着力打造“津农精品”品牌,从种植端严把品质关,从加工端延伸产业链,从营销端创新传播方式,推动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下一步,将以此次农博会为契机,深化与湖南及中部地区的农业合作,搭建更多产销对接平台,让更多“津农精品”走出天津、香飘全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增效。
从田间地头到展会现场,从传统农产品到创新深加工产品,“津农精品”以品质赢口碑、以创新聚人气、以品牌拓市场,在三湘大地上书写了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眼答卷。未来,随着品牌建设不断深化,“津农精品”必将成为天津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品牌赋能的红利,让天津农业的特色与优势传遍大江南北。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缪翼 林单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