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200位頂尖專家齊聚香港!浸大首辦國際會議直擊氣候危機與健康挑戰
2025-11-25 来源:香港文匯網

浸大首次舉辦「國際大氣環境、極端天氣與健康會議」。(浸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為應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與空氣污染日益嚴峻的挑戰,香港浸會大學近日首次舉辦「國際大氣環境、極端天氣與健康會議」,匯聚全球約200名頂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透過跨學科協作與科研創新,應對氣候危機並保障公眾健康。會議為氣候、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科研交流與政策對話搭建了重要國際平台。會上同時宣布學術期刊《大氣科學進展》(AAS)香港聯絡辦公室正式成立並舉行揭牌儀式,此為該期刊繼英國氣象局後設立的第二個國際聯絡點。

會議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以及北京大學空氣—氣候—健康整合研究計畫與交流平台的支持。AAS主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曹軍驥在會上介紹了期刊的發展現狀與重點方向,並與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長呂愛平共同主持揭牌儀式。

《大氣科學進展》主編曹軍驥(左)及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長呂愛平(右)為《大氣科學進展》香港聯絡辦公室揭牌。(浸大圖片)

浸大校長衞炳江致辭時指出,今年香港極端天氣頻發,包括破紀錄的熱帶氣旋與黑色暴雨警告次數,反映跨區域合作與跨學科整合的迫切性。浸大將持續發揮「科學—政策」橋樑作用,推動以實證為基礎的環境決策與合作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科學二處處長鄭袁明表示,委員會長期重視大氣與環境科學的基礎研究,強調基礎科研在深入理解氣候—環境—健康交互機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指出國際合作對推動科研創新的關鍵意義。

開幕典禮後,大會安排多場由國際知名學者發表的主旨報告。來自中國科學院、杜克大學、伯明翰大學、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延世大學及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機構的專家,分別就氣候與空氣污染相互作用、大氣化學、空氣質量觀測及氣溶膠過程等前沿議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會議亦設六個主題環節,涵蓋大氣與環境科學的關鍵議題,包括:空氣污染成因與減排策略、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機制、天氣與空氣污染複合極端事件、氣候—化學相互作用與未來預測、氣候變化與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城市氣候、環境、健康與韌性建設。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分享最新觀測技術、數值模擬方法與跨學科研究成果,為提升環境風險評估與制定科學減緩策略提供重要參考。

0 已點過讚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