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的震荡期后,零售药店行业走到哪一步了?
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中国实体药店市场规模达到4490亿元,同比下滑1.9%,但也有好消息:中国实体药店市场已经有初露回暖的态势。今年8、9月,中国线下药店零售规模分别达到504亿元、538亿元,保持了连续两个月的市场回升。
今年药店上市公司的三季报都不太好看。龙头企业国大药房率先退出“万店规模”,营收规模始终处于收缩状态。今年截至第三季度,国大药房实现营收152.26亿元,同比下降了7.14%。2025年前三季度,医药零售行业难掩困境。六家上市连锁药店中,半数处于收入下滑,大参林、益丰药房、漱玉平民营收增长也大不如前。
但是,第三季度大多数连锁上市药店基本都控制住了收入缩减或放缓的态势,仅一心堂仍处在业绩的低谷。
2025年第四季度,会是连锁药店的暖冬吗?
DTP药房的可能性
今年4月,国药一致在投资者会议中,明确未来方向:DTP药房将作为国大药房的第二增长曲线。
国药的判断反映着医药零售行业最近的一个关键动向。伴随着新药上市审批速度加快,医保“双通道”政策的推进,DTP药房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比于创新药进院难问题,DTP药房越发成为承接新药快速进入市场放量的关键。对连锁药店来说,创新药比普药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潜力。这是个可以双赢的局面。以华润医药的零售板块为例,在行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华润医药DTP业务收入增长14.1%,拉动了公司零售业务55.1亿元的营收,增长11.4%。
中康CMH数据显示,2024年DTP药房创新药销售规模达到887亿元,同比增长16.6%;2025年第一季度仍有15%的增长。其中,创新药在DTP药房渠道增速甚至超过等级医院渠道的三倍。根据财报,益丰药房、老百姓各拥有318家、176家DTP药房,陆续调整门店销售的品类结构,提升处方药的占比。
地方龙头转变风向的速度更快。一度以门店扩张为名的达嘉维康,近年来加速转型拓展DTP药房的建设。截至今年上半年,达嘉维康销售的DTP品规达到488个,销售额5.45亿元,为医药零售业务板块贡献了超30%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9.71%。柳药集团旗下桂中大药房拥有DTP药店191家,DTP业务销售额11.27亿元,同比增长11.73%。
DTP药房需要跟跟地方医院绑定,才能发挥更大效益。“院边店”甚至“院中店”的数量,直接决定处方药的销售额。这一点上,地方药店可能要比全国布局的药店更有优势。
就此告别“规模为王”时代
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廖洪惠指出,过去七年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增长幅度为50%。2024年第四季度,零售药店增量拐点初现,到2025年第一季度,药店总量突破70万家,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4年,国大药房打响了收缩的第一枪。2024年,国大药房关闭了1200家门店,退出“万店”的梯队。益丰药房董事长高毅指出:这两年关店会是常态。行业有可能回到2018年时50多万家药店。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医药零售市场已经到了天花板。连锁药店以前追求的大体量,不再是收入增长的助推器,而成为了负担。
相比大参林等龙头在全国大幅开荒拓地,益丰药房主要聚焦在湖南、湖北等地,这使得益丰药房在几家民营连锁龙头中,业绩表现更加稳定。2024年行业普遍承压的环境中,益丰药房是极少数保持营收、净利润双增的连锁药店。
以前连锁药店“跑马圈地”扩张的办法已经不再适用,难以吸引大量客流的情况下,提升客单价才是关键。除了DTP药房外,建立自有品牌、拓展业务品类都是目前行业中做出的有益尝试。国大药房指出,公司自2024年下半年着重提升自有品牌业务,该部分业务去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增长40%。达嘉维康转向再生医学,一心堂往保健品、医疗器械,以及美妆、个护、家清、潮玩等泛健康拓展。
医药零售行业正在面临一次重大的调整期,需尽快脱离以往横向扩张的思路,完成向业务纵深的转变。一场新的生存战已然打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