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生态为笔 绘就八桂大地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5-09-16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秋日的八桂大地,青山如黛、绿意盎然。记者跟随202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深入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田林县,南宁市上林县等地,从滇黔桂交界的高山茶园到大明山脉的生态民宿,从田林县的庄园沃土到上林县的花卉基地,处处可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荣的生动实践。各地以法治为基、产业为桥、民生为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最鲜明的底色,也让百姓的日子在生态守护中越过越红火。

生态产业结出“富民果”

9月,走进百色市田林县爱善庄园,一幅“绿水青山抱庄园,生态产业富农家”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是田林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更是两山理论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

为守护这份绿色家底,田林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专业队伍+民意网络”三维工作机制,让百色生态立法既接“天线”又贴“地气”。以利周瑶族乡亮福村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枢纽,壮、瑶、汉等多民族组成的立法信息员队伍遍布县、乡、村三级,大到森林保护、流域治理,小到农药减量、古树名木管护,群众的每一条意见都能精准传递到立法环节。不仅如此,“瑶语解说生态法”“代表面对面·法之约”等活动,把《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条文变成“家常话”,累计覆盖群众8万余人次,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监督层面,田林县人大常委会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人大+”联动监督体系,让生态守护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形成了生态保护的监督合力。截至目前,已督促违法企业补种树木1.2万株、缴纳生态修复资金230万元,推动完成乐里河城区段15公里污水管网改造——如今的乐里河,鱼虾重现、清水潺潺,周边群众又能重拾河边散步的惬意。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句墙上的空话,而是真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爱善村村民姚志华告诉记者,过去村里污水问题多,夏天排水沟边蚊虫乱飞,村民们种地养猪辛苦一年收入也没多少。转机是从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活”起来开始的。“他们不待在办公室,总往田间地头跑,干的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姚志华说,代表们带着村民清河道、硬化路、整院落,铺了管网、建了化粪池,还采用集中式无动力工艺,把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变成了果园有机肥。以前堆柴火、放杂物的角落,现在成了微菜园、微果园,村子一步一景,整洁漂亮。

人大代表还因地制宜助力当地发展清水鸭、葡萄、油茶、八角等种养产业,深挖“那”文化、红色故事,助推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示范项目。为充分激活“领头雁”作用,田林县人大常委会在八渡笋、灵芝等生态产业链上设立12个代表联络点,组建“生态保护”代表专业小组,甚至跨省与云南富宁县共建联络站,解决跨区域生态难题40余件。

荒坡变身“致富园”

在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记者看到,曾经的一片林地、荒地,如今已蜕变为集花卉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内8.45万平方米智能温控大棚整齐排列,一株株娇艳蝴蝶兰在恒温环境中长势喜人。“这里不仅是广西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更是上林县以花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引擎’。”上林县人大代表、巷贤镇耀河村村支书覃玉锋说。

据介绍,上林县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为法治保障,从规划之初就严守生态底线。核心区350亩土地全部利用闲置林地、荒地开发,不占用耕地;智能温控大棚采用节水灌溉、有机肥培育等绿色技术,实现花卉种植“零污染、高产出”。去年园区花卉销售额达1.83亿元,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江浙、广东等地。按照规划,核心区全部建成后,可年产400万株蝴蝶兰种苗、2000万株精品兰花、900万盆商品兰花,年产值预计达2.7亿元,将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基地。

同时,该产业园创新联农带农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分享产业红利。园区以每亩650元起步流转集体和农户土地,每3年按10%递增租金,既保障了农户的土地收益,又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待园区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周边1000多人就业;园区以温控大棚及设施设备作抵押,吸收21个村级集体经济资金2973余元,每年分红120万元以上。

为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上林县创新将人大代表联系点建在花卉产业链上,3名县、镇人大代表驻点服务,收集企业经营困难和群众诉求,提出的完善园区路网、解决用工难题等8条建议全部落地,为花卉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从“生态果”到“蝴蝶兰”,从千年古茶树变成“致富树”,到小山村依托生态旅游年收入2000万元,广西正以一个个生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财富,生态保护不是“选择题”,而是与民生福祉、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必答题”。未来,随着“两山论”实践的不断深化,广西必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家园。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阮蓓 刁慧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