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铆钉”常用来比喻在关键岗位上恪尽职守、踏实进取的人。在东风航天城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几十年扎根荒漠,为每一个航天员乘组保驾护航,他们被称作发射场的“铆钉”。尽管岗位的人在变,但“铆在发射场,钉在塔架上,守在火箭旁”的精神始终如一。

神舟二十一号即将发射,在发射塔架上,各个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

何建军是发射场供气系统的现场负责人。一大早,他和同事就开始对火箭进行发射前的状态确认。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何建军介绍,他们供气不只是给火箭和地勤设备,还要给航天员提供在上升段,包括在天上飞行期间,类似于在地球上的呼吸气体。他们的工作,除了保障火箭测试用气之外,还要巡视设备,确保每一次测试都能够安全顺利,确保万无一失。

何建军从18岁来到东风航天城,到如今已经29年。从神舟一号到即将启程的神舟二十一号,他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步,也跟着中国航天一起成长。

在发射塔架最高处,张向飞也在紧张工作着,他所负责的是火箭“血液”系统——推进剂的加注。火箭点火发射前,他是最后一批撤离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张向飞表示,每次听到口令,听到点火起飞的口令,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火箭如果不起飞,就要一直处于待命值班状态,比较紧张。

张向飞表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所使用的推进剂易燃易爆,不管春夏秋冬,每一次加注,他都要穿着厚重的工作服,持续工作好几个小时。

张向飞表示,平时接触这个推进剂都是如履薄冰。进入推进剂库房,凡是要动推进剂燃料的,都要进行一级防护,穿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配套防护手套,全封闭式。不管是连管路、拆解管路,干完之后浑身上下都湿透。

像何建军与张向飞一样,每次临近发射,各个系统都会进行多次的演练。而这一切,都被1.5公里外的智慧发射场的“大脑”看在眼里,这就是东风航天城的数智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胡永刚介绍,数智中心从2017年开始,全天候24小时值班。过去,整个发射场区需要上百人值守,如今只需几个人就能完成全天候的监控。

胡永刚是数智中心建设者之一。26年前,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了东风航天城,那时的发射场靠人力一点一点拼。如今,他和团队用代码和系统让发射组织更高效、更安全。

胡永刚举了一个例子,神舟二十一号转运的时侯,气象预报风速超标。但数智中心通过精细化分析,发现一条理想的转运窗口,正是这个判断让任务得以顺利推进。

胡永刚表示,选择航天是他一辈子的荣耀。一个是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另外,从这几年工作来看,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发挥了一些作用,感觉很自豪。

张向飞表示,热爱这份职业,才能往后继续干,铆到一个地方之后就一直坚持。现在空间站建成了,在国际上也扬眉吐气了。

何建军表示,如果让他再回到29年前,他依然选择中国航天,还想为航天做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这里,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都是一个小小的“铆钉”。

他们沉默,但不渺小。他们平凡,却始终在托举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