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
当前位置:新闻 > 医药 > 正文
出现死亡病例,武田制药遭遇调查
2025-11-27 来源:健识局

出现死亡病例,武田制药遭遇调查

11月22日,美国FDA发布公告称:将对日本武田公司的罕见病药物Adzynma(中文名是:阿帕达酶α)导致儿童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武田的这款阿帕达酶α是治疗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罕见病用药,对应的市场其实并不大。FDA的公告显示:这款药品在美国上市后陆续收到不良反应报告,其中还包括一名近期死亡的病例,初步判断可能与用药有关。

这起发生在大洋彼岸的事件,可能影响它在中国的审批。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所列疾病,按理说会加速引进相关治疗药物。2025年4月,武田的这款注射用阿帕达酶α上市申请获得药审中心受理。

如今阿帕达酶α在美国接受调查,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审批?FDA方面表示,对该药可能更新标签或指导临床使用,并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监管行动。武田公司向媒体回应称:全力配合FDA进行调查,今后公司将继续监测产品上市后的临床数据。

死亡患者系特殊病例

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全球的发病率约为200万分之一。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由ADAMTS13酶的缺失所致,如果不治疗,患者的死亡率超过90%。

阿帕达酶α是全球首款重组ADAMTS13酶替代疗法,2023年11月在美国上市。按照FDA的说法,此前已接到多个不良反应报告。在本次通报的死亡病例中,患儿对新鲜冷冻血浆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接受阿帕达酶α预防性治疗约10个月之后,出现进行性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在患儿体内检测出了针对ADAMTS13的中和抗体。

这些突如其来的中和抗体,或许是“杀死”患儿的凶手。它们的出现不仅让原本阿帕达酶α补充的酶失去活性,还能进攻患者自体产生的微量内源性细胞,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FDA认为:临床目前的检测技术无法区分重组细胞和内源性中和抗体,加之患儿既往对血液制品过敏,可增加中和抗体导致补充酶失活的风险。多重原因叠加,使得患儿的死因变得更加复杂,所以阿帕达酶α到底还能不能继续使用,有待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FDA报告的安全数据,与此前武田制药公布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武田披露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接受阿帕达酶α预防性治疗期间,没有患者经过过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不良反应,而在接受正规治疗时,仅发生了一例不良反应。业内人士认为:临床试验可能筛选了参与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等高风险人群,而上市后覆盖人群更广泛,临床疗效有更多变量。

截止目前,阿帕达酶α的药品说明书上,并没有标注本次报告涉及中和抗体的内容。而FDA的标签中同样不包括与严重结果相关的中和抗体上市后报告的信息。因此FDA也要调查之后才能给结论。

能否在中国获批?

“FDA刚刚启动调查,目前还无法评估对武田制药的整体影响。”一位长期关注美国医药市场的人士指出,阿帕达酶α于2023年获批上市,2024年收入约71亿日元(4500万美元)。这对于年销售超过300亿美元的武田制药来说,经济上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

不过对于武田的罕见病药物布局来说,这起不幸肯定会给竞争对手留出机会。多份行业报告显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市场份额,到2030年将突破50亿美元大关。而赛诺菲、阿斯利康也有布局,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市场大战一触即发。

中国药监局是否会批准这款药品,可能也会打个问号。2025年3月,阿帕达酶α已经被纳入药监局的优先审评通道,加上治疗的又是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的病种,按理说是很容易拿到批文的,现在出了变故就不好说了。

最近的武田多少有点流年不利。今年10月底,武田制药宣布调整研发管线,终止与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神经疾病药物TAK-341。同时,武田制药还终止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开发,这也被外界视为“全面收缩细胞疗法领域布局”的重要举措。此外,武田还停止研发食欲素2受体激动剂TAK-925的发作性睡病适应症。

裁员、砍管线、停临床,是武田制药这几年的经历。2024年,武田制药宣布关闭美国加州的研发中心、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工厂,裁员数量超1500人。未来的武田要向哪个方向去,目前还看不出来。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