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国宝之“伤”:“大熊猫被虐待”网络谣言案调查
2025-10-27 来源:新华社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本是全民喜爱的国宝,然而,近年来,少数极端“猫粉”通过发布短视频、开设线上直播等方式,造热点、带节奏,大量炮制网络谣言,煽动“猫粉”线下聚集滋扰,线上“人肉”“开盒”相关工作人员,实施寻衅滋事、侮辱诽谤等行为,还利用大熊猫炒作话题,进而借机敛财。不仅触犯法律,甚至涉嫌犯罪。

近期,成都市检察机关办理了一起涉“大熊猫被虐待”谣言案。这些谣言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链?记者展开调查。

2023年初,旅美大熊猫“乐乐”去世,大熊猫“丫丫”被曝骨瘦如柴、皮毛脱落,引起了社会公众关切。

部分极端“猫粉”以及借此博眼球敛财的自媒体博主,打着保护大熊猫的名义,以所谓掌握内幕或有黑料等为噱头,传播编造谣言,干扰相关机构的正常工作。

在众多自媒体博主中,白某某、徐某夫妻二人显得尤为典型。

白某某网名“大辽皇后”,是“猫粉”圈内较有影响力的一名“大V”。白某某最初加入各种“猫粉”群,表现十分活跃,待积累了一定知名度后,就在社交媒体上搞起直播。为了博取信任,白某某在直播间谎称丈夫徐某是公安民警。他们捕风捉影、添油加醋,频繁发布大量涉及大熊猫的谣言视频,开设直播将自己包装成保护大熊猫的“发声者”。

根据调查,白某某、徐某二人的获利方式主要有线上接受直播打赏和线下组织应援募捐两种。

“电击取精、抽骨髓、打血洞”“出卖熊猫获利,熊猫专家在海外有豪宅”……本案中的两名被告人炮制了许多诸如此类的谣言。

据检方介绍,这类案件中“大V”的话术,包括抹黑有关部门、保护研究中心等,诋毁诽谤专家,煽动网民抵制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等。在谣言挑唆下,部分“猫粉”频繁对多位专家进行电话骚扰、短信谩骂、线下滋扰,还有极端“猫粉”不间断拨打报警电话、向政务邮箱发送海量邮件。

2024年3月,该案立案侦查后,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关研判270余个网络视频,调取官方机构发布数十份辟谣公告,查明犯罪动机和危害后果,锁定造谣源头,理清共谋脉络,证实不存在所谓虐待。

2025年6月26日,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当庭播放被告人散播虚假谣言的直播视频,指控犯罪。最终,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白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被告人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办理此案的检察官表示,不论是爱“猫”人士还是“猫粉”群体,都应在科学、理性、平和的基础上,共同营造大熊猫保护研究事业发展良好环境,不要让非理性的、错误的爱酿成对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伤害。

统筹:李杰、吴光于、李光奇

作者:薛晨、胥譞璇

编导:王梁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四川分社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联合制作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