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录取真的变天了。
全国平均本科上线率只有40%左右,意味着60%的高考生无缘本科院校,媒体上宣扬孩子如果能够考上本科,那将是全家人的骄傲,甚至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然而事实上,今年的一些本科院校却不受待见,很多考生宁愿复读或者上专科,也不愿意上本科。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民办本科大学。
目前,各地本科批录取都将结束,专科批也已经开始进行,然而,本科的“遗留”却还有一大堆。
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完不成招生任务,第一次投档大面积断档,第二次征集志愿大量缺额,第三次征集志愿仍然录不满,已经要转入专科段投档了,还是有很多民办本科高校要进行第四次征集志愿补录。
今年民办大学招生太难了。
比如:广东、黑龙江、广西、云南以及宁夏等省份都已经进行三次征集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现明显下降。
广西外国语学院经历过两次征集志愿,目前依然有缺额797人,首选物理缺额301人,首选历史缺额496人。
广西外国语学院主要是以各种小语种专业为主,这类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较差,而且学校每年的学费为25200元,对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
广西外国语学院已经进行多次降分录取。物理类投档分数线为331分(比本科线降39分),历史类投档线为363分(比本科线降39分)。
本科录取线降到“白菜价”,仍然完不成计划。
还有东北地区的民办本科高校,省内省外一起爆冷。
比如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沈阳城市学院、辽宁理工学院等,在广西、云南和陕西等省份,缺额的专业里面竟然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会计学等专业。
黑龙江组织的本科批次第四次征集志愿,主要还是以省内的民办本科高校为主。目前物理类仍缺额2389人,历史类缺额587人。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物理类有286个名额,专业竟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有179个空余名额,分别是软件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黑龙江教育考试院已经说明,第四次征集志愿历史类375分,物理类325分以上的学生均可以报考。这样意味着历史类降30分,物理类降35分录取。
看看,本科线降到了325分,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本科还真不如专科吃香。
广东湛江科技学院物理类和历史类均降36分,迄今仍然没有完成计划。
今年缺额的高校主要是以东北三省、广东、福建、陕西以及本省的民办高校为主,河南省要好一些,毕竟河南的生源多,但是民办高校也已经两次征集志愿了。
2025年民办本科分数线为什么成了“白菜价”?
第一,民办高校“白菜价”与房地产“大葱价”可有一比。
房地产曾经很热,人们随便买个房子都会涨价,房子到手就能赚钱,风光无两。然而因为房地产出现过剩,房地产行业衰退,房价呼啦啦跌成了“大葱价”。
“大葱价”是马云先生预言的,在房地产还火热的时候,马云说,要不了多久,房子会跌成“大葱价”,结果不幸被他言中。
而民办本科高校与房地产很相像,前些年只要有个本科文凭,就很容易就业,还能够进入体制内单位,本科生成了“香饽饽”。
于是,全国很多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太多了,它就像房价一样说跌就跌了,今年跌成了“白菜价”。分数线降到300多分还招不满,情何以堪!
第二,民办高校收费很高,性价比很低。
民办本科大学收费每年都在上涨,这两年公办本科学费上涨了,民办高校也就乘机搭车涨学费,每年学费一万多的很少,很多都是超过了两万,三万以上的也很普遍。
如果加上每年2000元的住宿费,每年1000元的学杂费(教材费+保险+体检),四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收费高应该性价比高才是,偏偏民办高校性价比越来越低,根本竞争不过公办大学,考生和家长不是傻子,一些差一点的民办高校当然会被抛弃。
第三,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跟不上社会发展。
近年来,民办高校只管大规模招生,年年扩招,却不管专业设置的改革,几乎所有民办学校专业设置都是覆盖各个学科,其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是否能培养出及格的毕业生,好像无关紧要。
另外,设置成本低的专业,大量招人,像法学、软件工程、英语、汉语言文学等,这些专业设置成本低,不需要那么多教学仪器,收费却很高,有利可图就大量扩招,让考生和家长看透了。
很多民办本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它们设置的专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没有用。
第四,民办本科不如专科。
一方面,民办本科大学招生困难,另一方面公办专科学校正在崛起。
当大量超过本科线学生放弃民办本科高校时,只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复读,更多学生最终会选择公办专科高校。比如铁道类、电力类和油电类专科院校都会更受学生欢迎。
因为这些类型的特色专科院校,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学生在这里能学到应用技能,将来的就业机会或者是就业薪资等各方面,甚至都会被本科院校学生更好,这个也是很多家长的观点。
很多热门的专科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线,今年一定会出现暴涨。
民办本科大学必然要经过改革的阵痛,会有一大批办学办学质量不好的民办高校关门大吉,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