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期間,南區有污水管嚴重破損,造成污水流入海。渠務署呼籲市民不要去附近的深水灣、淺水灣游泳,康文署亦關閉這兩個泳灘,但仍有市民游泳及划龍舟等水上活動。
渠務署前日和昨日分別在上述泳灘分別採集海水化驗,以檢視大腸桿菌是否回復正常水平。有家庭醫生提醒市民,在污水未完成清理潔淨期間,千萬不要冒險下水。
渠務署早前表示,在周四(25日)下午恆常巡查發現,該條加壓污水管被「樺加沙」吹襲造成嚴重破損,渠務署已即時停用,以及進行緊急維修工程,並將污水引流至淺水灣總污水泵房旁的現有緊急應變污水處理設施,經化學強化沉澱及消毒處理程序後,才排放出大海。修復工程預計於今日完成。渠務署呼籲市民不要到附近的深水灣、淺水灣游泳,康文署亦已關閉這兩個泳灘。工程期間會聯同環保署,抽取附近沙灘海水樣本進行化驗,並嚴密監測水質。
「樺加沙」吹襲致污水管破損
渠務署工人昨日上午正忙着搶修損毀的污水管。深水灣泳灘貼有公告,懸掛紅旗及廣播,呼籲市民不要下水,瞭望台已無救生員服務,但仍有市民進入泳灘範圍曬太陽甚至下水游泳,防鯊網外亦有人划龍舟。
有市民表示受污染的海水距離泳灘有段距離,流到這邊都被大海稀釋了,不擔心被污染。也有參加水上划龍舟的人士指出,每日都要練習,練少一天感覺都不同,要顧及全部成員,只能不做某些水上操練或動作,盡量小心點不讓污水濺上來。在淺水灣泳灘,同樣有市民下水,救生員不斷呼籲市民上水。有前線救生員工會認為,署方應考慮短暫關閉泳灘出入口,阻止市民下水。
渠務署連續兩日採樣本化驗
有家庭醫生提醒市民,在污水未完成清理潔淨期間,千萬不要冒險下水。生活污水含有不少細菌,傷口接觸到或不慎吞下混有污水的海水,可能會受感染。污水裏面含有病原體,例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等,有機會引致人體疾病、身體不適。此外,污水也或混有一些重金屬、刺激性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引致人體過敏。誤飲或吸入這些污水,可能會引致肚瀉、嘔吐及肚痛,或嚴重的腸胃炎。
渠務署前日及昨日,分別在深水灣及淺水灣採集海水樣本,大部分樣本每百毫升大腸桿菌數量都少於50。該署指,已於今年1月展開南區污水泵喉建造及修復工程,以建造約8.8公里長的污水泵喉連接淺水灣總污水泵房至鴨脷洲橋道的污水收集系統,當中包括建造約1.5公里長的海底雙管加壓管道取代涉事的加壓污水管,以加強有關地區污水收集系統的穩定性。
據了解,今次受損的污水管是南區污水系統一部分,東面由南灣開始,經淺水灣、深水灣,收集這一帶的家居污水,送到香港仔基本污水處理廠。是1990年代完成的南區泳灘水質改善工程一部分,經基本處理,即篩除直徑超過6毫米的固體廢物後,最終輸送到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化學消毒後排入深海。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