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当前位置:新闻 > 食品 > 正文
“省医月饼”走红,重品质才是关键
2025-09-24 来源:工人日报

医院“跨界”做月饼,结果“一不小心”做成了销冠?中秋将至,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在贵州一家大型超市里,销量居首的月饼是贵州某医院生产的“省医月饼”。

据了解,这家医院的职工食堂月饼已经做了二十多年,最初仅是职工福利,后来由于口味受欢迎,越来越多消费者前去购买,月饼才逐渐对外销售,前几年还获得了“贵州老字号品牌”称号。有网友玩笑道:“月饼厂一定没想到,打败自己的竟是医院。”

“跨界”食品行业并取得成功的,上述医院并非独一家。在北京,某大医院的蛋糕房外常有消费者排起长队;在武汉,多家医院推出的减脂营养餐让不少人专程“去医院吃饭”;近年来,还有不少医院在中秋时售卖“药膳月饼”,受到热捧。

在公众认知中,医院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专业场所,当其与“美食”相遇,自然会产生强烈反差感,而且医院通常与“科学”“权威”“卫生”等词汇挂钩,这无形中又会为医院自产的食品加分。可见,“医院食品”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但相关产品若想从短期“火爆”转变为持久“长红”,光靠这些显然还不够。

以“省医月饼”为例,其走红还离不开工作人员每年坚持到云南宣威挑选火腿,通过长期考察构建稳定优质原料供应体系,以及一直都只用油纸或透明塑料盒简易包装。这些“爽点”正直指市场上一些月饼的痛点——做了大量如华丽包装、IP联名等表面功夫,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核心品质。与之相似的,近年来,依靠流量加持,多领域的新兴品牌一跃成为“网红”,其中不乏“重营销、轻品质”“重噱头、轻内核”的产品。相关产品或许短时间能获得可观销量,但当商家宣传长期与消费者体验错位,当品牌实力长期难与消费者需求匹配,消费者用脚投票恐怕是迟早的事。

说到底,“省医月饼”跨界走红,是“反套路”产品俘获消费者芳心的一场双向奔赴,更是对市场的一次可贵提醒——将高标准融于生产的每个环节,看似费力,却是更根本的走向成功的“捷径”;把关注点长久聚焦于产品本身,看似笨拙,却是更有效的打动消费者的手段。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