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母语应该是汉语吧,然而偏偏有很多留学生去国外学汉语言文学,硕士生在国外读博学的竟然是“中国学”专业!
近日,山西博物院发布聘用人员名单,很多学生都有韩国留学背景,学的专业竟然是“汉语言文学”。
对此,山西博物院回应说,招聘工作是为了引进高水平人才,所有流程都是统一组织的。专技6岗位拟招聘5名人员,共31人报名,其中26名考生参加笔试。
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前12名考生进入面试环节。最终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确定的5名考生进入体检考察环节。
院方特别强调,其中4名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的考生均提供了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和课程学习成绩单,符合招聘公告要求。
即使一切正规,我不明白的是,这些学生干嘛舍近求远,跑到国外去学“汉语言文学”?中国的汉语言文学教师不行吗?他们的汉语怎么学的,难道不是父母和老师教的吗?
中国学生,花钱去韩国留学,却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难道韩国是有高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还是韩国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环境?
这好像是一个笑话,博物院引进人才,招聘的是“海归”留学生,学的专业竟然是汉语言文学!
除了山西博物院,还有个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它也公布了一份博士研究生引进名单。
名单显示,拟引进的10名博士中,大多数毕业于东南亚和东亚国家的高校。
毕业院校包括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菲律宾基督教大学等。
其中有两名博士毕业于韩国全北大学,一人的专业竟然也是汉语言文学。
还有湖南邵阳学院,该学院为了提高教师学历中博士生的比例,不惜花费1800余万元,送本校23名教师到菲律宾读博。这些教师学的专业大都是“中国学”。
河北还有个邢台学院,公开选聘了13名毕业于韩国高校的女博士。
这13个博士大多毕业于韩国又石大学,选聘博士的专业,以教育学居多,还有两名博士的专业竟然是“中国学”,去韩国学习“中国学”,可真会找地方。
韩国又石大学是一所私立高校,又石大学博士生两年即可毕业,还是弹性学制,每人只要交23.8万的学费即可拿到博士文凭。
去国外学汉语言文学,或者学“中国学”绝非个别现象,其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这些年高考,能够考上985或211大学的,一般不会出国留学,分数只够三本甚至专科线的,家庭经济条件也还好,但是去欧美大学学费负担不起,就选择去东南亚或韩国留学。混个文凭镀一层金回来找工作。
第二,这些学生本身基础都薄弱,目的是拿文凭,当然选择最容易学的专业,在国外学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研究个“中国学”,很容易混到文凭。
第三,并非所有的外国大学都好,世界前50名、100名的大学当然好,但韩国及东南亚一些大学,为了抢生源赚取学费,便一再降低入学门槛,只要交钱就能够轻松拿到文凭,反正毕业后也不会留在韩国,还是回到中国,这些大学没有一点责任感和起码的师德。
第四,这些年海归文凭贬值,都是因为这些原因。有的用人单位也知道这些海归“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一些研究生毕业的海归,不一定有国内普通本科毕业生好用。
我郑州一个朋友,他女儿在国内连三本也没考上,父母卖了两套房子将她送到澳大利亚读书,读完本科读研究生,学的是心理学。毕业后回到郑州找了一年的工作,最近终于进了一家儿童医院,月工资只有3300元。
朋友的女儿够幸运了,很多研究生毕业还找不到工作呢。
然而,中国学生去国外学汉语,终归是个笑话!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谢谢友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