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共創明『Teen』計劃」學子考察拓眼界 友師引路志向明
2025-09-04 来源:香港文匯網

為協助弱勢青少年開闊眼界,加強自信,建立正向的人生觀,為自己未來定下目標,力爭上游,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透過師友配對、財政支援及多元化活動等,助力學員發展潛能。剛剛升讀中四的學員鍾逸萱及劉芷伶參與計劃後,在各自友師的引導幫助下,不僅建立了清晰的職業志向,更在歷史研學中深化家國情懷,實現個人突破。

逸萱(左)的友師周淑儀(右)與她參與體驗錄音活動。

學員善用啟動資金 學業興趣雙軌發展

喜歡結交新朋友和學習新事物的逸萱,透過校園宣傳單張接觸計劃,認為計劃內容十分有趣,沒多考慮便決定參加,開始前已對計劃充滿期待。逸萱分享,參加計劃前,還未定下未來志向,亦不知道要如何準備,「曾經想去讀設計,又想過做老師」,而計劃的多元化活動和友師的引導,幫助她對未來職業發展路徑有更清晰的計劃,「我本身也想過讀醫療,有一次活動是去創科展,見到AI(人工智能)融合醫療的技術,令我得悉未來就業不是只讀一個學科便可以,所以亦會考慮機械人和編程相關的課程」。其後逸萱參加醫療輔助隊的參訪活動後,更讓她立定心志,「我原本以為心肺復甦法只是簡單按壓,但學習後才知過程中有很多專業步驟,而且我很喜歡幫人,所以覺得很適合自己」。

逸萱很感謝友師周淑儀的引導,「她不會用過來人的身份去否決我的意見,而是以問題形式引導我思考,例如我問她選科的意見,她會引導我想清楚自己對理科是否感興趣」。逸萱形容友師讓她有「多一個家人的感覺」,雙方隨時聯繫、分享生活點滴,「雖然她很忙,但一個月也會約見面兩、三次,她給了我很多意見,例如將來從事哪個行業,便需涉獵什麼範疇的知識等」。逸萱已與友師商議和決定如何善用計劃給予的啟動資金,「我英文的底子不太好,所以一半資金會用於補習英語,我亦喜歡整甜品,所以另一半會用於購買書籍或報班學習甜品製作」,務求學業與興趣雙軌發展。

龍江行深化家國情 逸萱:感到自己在發光

訪問期間,逸萱表現自信獨立,對答如流。當被問到自己參加計劃後最大的變化時,逸萱說「多了信心」,她續分享,剛於今年七月參加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黑龍江研學團」,對於以往在樂隊擔任輔助角色結他手的逸萱來說,能在啟動禮上演唱是大挑戰,在台上演唱時「感到自己在發光,我建立了信心去跟別人聊天,由一個站在原地、等待別人幫助的人,變成主動找別人、主動找解決方法的人」。這次演唱為逸萱帶來了滿滿的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家人亦見證她的積極轉變,從前「周末宅家」,如今則積極參與各類型的活動。

黑龍江研學團的經歷,亦深深強化了逸萱的家國情懷。走進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目睹館內大量實驗器皿令她深感震撼,切身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這趟歷史之旅讓她深刻理解祖國「從昔日積弱到今日擁有強大國防」的艱辛歷程,堅定「銘記歷史,傳承愛國精神」的信念,此行也成為逸萱個人自信成長的重要契機。

突破自我 芷伶:我變得更勇敢

學員芷伶參加計劃,除了希望認識更多新朋友,更期望認識到日常生活中較難接觸到的事物,這個願望在參觀機場保安的活動中得以實現。芷伶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安檢儀器、體驗工作流程,亦有機會與緝毒犬互動,親眼見證牠們精準搜尋毒品的能力令她深感新奇,「看到牠們聞到哪裏有毒品,感覺很厲害!」

另一個令芷伶難忘的活動是黑龍江研學團,參觀北大荒博物館見證了「從無到有,開拓農地」的奮鬥奇跡;冰雪大世界夏季室內的巨型冰雕更顛覆了她作為南方小孩的想像,「沒想到室內也可以建設如此大規模的冰雕」。她表示,親歷其境遠較在書本上學習更觸動人心,加深了她對祖國發展的理解和愛國情懷。更重要的是,這次研學經歷成為芷伶突破自我的契機。她坦言從前的自己「很內向」,在這趟旅程讓她突破自我,「敢於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如今我變得更勇敢,勇敢地交新朋友」,更加開朗自信。她亦以此鼓勵新學員「大膽嘗試陌生領域,大膽結交新朋友,互相交流打開視界」,主動尋求成長機會。

友師同行 向標竿進發

芷伶(左)與友師王秋藝(右)一起參加烘焙工作坊。

對芷伶而言,友師王秋藝「是朋友,也是姐姐」,能讓她無拘束地分享與交流,友師亦在日常展現真摯關懷,例如一起參加烘焙工作坊,過程中更為她拍攝短片,記錄珍貴回憶。在友師陪伴和支持下,芷伶對成為攝影師的理想變得具體可行,她們共同商議如何善用計劃給予的啟動資金選購專業攝影器材,讓她向目標逐步邁進,餘下的資金則會用於發展其他興趣,例如音樂。

友師寄語學員:不要受局限 有心便事成

逸萱的友師周淑儀三年前從新聞報道獲悉「共創明『Teen』計劃」,認為計劃十分有意義,及後獲百仁基金邀請擔任友師,便由第一屆參加至今的第三屆。她期望通過計劃,「讓學員感受到,社會上有很多人都很關心他們,在他們有需要時,很多人都願意聆聽和幫忙,成長路上有疑惑或需要,他們都可以找幫手,希望他們感受社會的氛圍是充滿愛的,是溫暖的。」

周淑儀已經先後是四個學員的友師,「每個學員都有自己的特質、才華和優秀之處,不應該受經濟因素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所以希望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多些學員,「期望學員有信心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不要受環境局限而放棄追夢,最重要是有心,想要達成的目標,是有很多路可以行的」。

周淑儀:盡己力 讓學員感受社會關愛

畢業於美國著名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擁有投資銀行高管經驗的周淑儀除了要照顧自己的兒子,亦正進修碩士課程,雖然忙碌,但她總會安排時間陪伴逸萱參與團體活動,包括體驗錄音、演話劇和參觀展覽等,亦會約食飯和看音樂劇等。她讚賞逸萱懂事、做事認真和為人有禮,「我的角色是輔助她、跟她談談將來的人生規劃,如何落實她想做的事,例如將我認識的範疇、我的經驗跟她分享,希望她未來走得更好」。

除了自己一直擔任友師,周淑儀亦會推介身邊的朋友成為友師,「因為我覺得計劃很有意義,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幫到這些中學階段有需要的學員,而同一時間我自己也有得着,從他們的身上知道新一代青年人的想法,而在跟他們互動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有反思」。

王秋藝:與學員一同成長 喜見證銳變

芷伶的友師是九十後的王秋藝,任職於中銀香港的她深受公司義工文化影響,亦是連續三年擔任友師,「希望自己的經驗幫到有需要的中學生」,她善用從事銀行業的背景,引導學員規劃善用計劃給予的啟動資金,以及建立正確理財觀等。她認為,青少年正值價值觀塑造期,需要正向引導,友師的鼓勵能有效「點燃他們的自信」。

與學員年齡相差不遠的王秋藝與學員的關係「亦姐亦友」,「擔任友師不僅能幫助學員,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跟學員一同成長」。王秋藝欣喜地觀察到,初認識芷伶時,她較文靜內向,現時逐漸變得活潑外向,不僅主動分享攝影作品,更積極參與各類活動,甚至勇敢上台表演。

政商民緊密合作 計劃成果豐碩

集結政、商、民三方面合作的「共創明『Teen』計劃」是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跨部門行動小組於2022年推出,迄今參加總人數突破一萬人。目標學員為來自弱勢社群家庭的中一至中四學生,推動學員開闊眼界,加強自信,建立正向人生觀,為自己未來定下目標,力爭上游。

計劃的三大元素包括:(一)師友配對:每名學員配對一名義務友師,與學員分享人生經驗,幫助學員加強自信,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定下個人目標;及幫助學員培養正確理財觀念,有效使用計劃提供的財政支援;(二)個人發展規劃:由友師啟發學員探索更多個人發展的可能性,訂立行動計劃,以實踐個人發展規劃;及(三)財政支援:每名學員將獲發5,000元港幣的啟動資金在友師的指導下使用;成功完成計劃後另發5,000元港幣的獎學金,讓學員應用在計劃期間學會的理財觀念,自行決定用途。

學員完成為期一年的密集基礎計劃後,便會成為校友會會員,並可持續參與校友會活動,以擴闊他們的社交網絡和視野及延續計劃的成效。

責任編輯: 何雪沫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