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金山区廊下镇先后获得上海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单凭这两个荣誉,若要推选代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强镇,非廊下莫属。然而,廊下从农业小镇跨越到农业强镇被认定为不可复制,理由是: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实行政区合一管理制度、全域土地整治机遇等是时代的产物,过去了就不再有了。
复制廊下农业强镇之路,并不是重走一遍廊下镇曾经走过的路,而是因地制宜、因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实践。廊下农业强镇的理念和实践可以复制吗?为了寻找答案,记者走进廊下,和政府、企业家们展开交流。
围绕价值再造培育农业产业特色和生态
纵观各地农业强镇,无不追求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融合”,而“三生融合”背后,首先是镇域空间的全新布局。廊下镇自2012年连续开展了三轮土地整治,“乡村形·都市芯”的形象在都市后花园金山区冉冉升起,郊野公园为农文旅打开了窗,万亩良田上特色米果飘香,“中央厨房”名声越传越远,廊下做对了什么?
“一切围绕农业立镇的定位,班子成员怀着成功不必在我的良好心态,在优化镇域空间中寻找价值,在空间设计中提升价值,在项目统筹中创造价值。”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沈文说。
2023年接任沈文走上廊下镇党委书记和园区主任岗位的李芳,从廊下镇农业经济现状出发呼应了沈文的价值再造理念和实践。李芳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廊下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优势确实显眼,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发挥出了抗压能力,近两年仍能有序推进农业提档升级的各个项目,则得益于现代农业产业资源前置,产业布局和农业设施用地引来了一只又一只凤凰。
记者了解到,2012年廊下镇抱定农业立镇决心时,小农经济特点仍然明显,耕地分散,现代农业产业链雏形未现。2021年,成功创建当时上海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凭借食用菌主导产业进入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光有万亩粮田和设施农用地等要素资源,显然是不够的,围绕特色产业引进加工企业培育特色产业价值链,进而形成有竞争力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是培育现代农业生态的本质。
上海舜地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过程,代表着廊下镇形成特色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过程。舜地食品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鲜食双孢蘑菇市场占有率超过上海地产同类产品的90%。过去十多年中,这两家民营企业在廊下镇走出了一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快速发展道路。
联中食用菌合作社获得双孢蘑菇残次品附加值,不仅能带来可观的效益,还能保持生态循环企业的完美形象。对于舜地食品来讲,双孢蘑菇深加工品是丰富企业产品品类、增加竞争力的好原料。据了解,目前,舜地食品包揽了联中食用菌合作社50%的残次品量,年采购量超过3000吨。近两年,双孢蘑菇价格步步走高,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崇明、安徽六安等地投资建厂,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长期合作的舜地食品则无需担忧缺货或断货,合理的采购价格也有保证。
“2024年舜地食品获得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得益于和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强强联合,在廊下镇,以前是政府引导二产围着一产转,如今食品加工企业和一产企业双向奔赴成了自觉。”舜地食品总经理裴学熠说,“就地联合,更好发展,哪个企业不愿意?”
现代农业业界早已形成共识,二产一产联合做大做强,是反映区域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记者在廊下镇发现,过去几年,不管是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还是农业服务型企业,二产和一产联合,投资一产时同步落子二产项目,引进二产时首先考虑一产的支撑度,习惯成了自然。
补链强链夯实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基础
现代农业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投射出区域农业生态体系健康与否,廊下农业是都市现代农业,基于特色和丰富性考量的产业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格局,权重不小。
过去十年,种源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是廊下镇引进企业培育优质经营主体的三大方向,在强化廊下产业强镇形象的同时,突出产业特色完善全产业链,从而保持廊下镇农业产业竞争力。2019年,廊下镇在已有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情况下积极引进上海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引进上海沅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做大竹荪、羊肚菌、白灵菇品类,无不基于上述逻辑。
事实上,廊下镇除了蘑菇特色产业品类不断丰富产业链不断完善外,番茄等特色品类也是如此。
上海金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入驻廊下镇,当时主要从事小番茄无土栽培和鲜食番茄销售。到廊下后,金塘农业很快融入廊下现代农业生态体系中,主攻小番茄和卡斯卡特啤酒花无土栽培,高效构建起种源研发、一产种植、二产番茄酱加工、三产欢乐节庆活动的产业链。
记者通过金塘农业董事长刘必江了解到,企业在全产业链模式的支持下,已经走出廊下走出上海走进东南亚。稳定供给奥乐齐超市的鲜食番茄供应链扩展到了新疆甘肃;廊下基地主要定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心;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的三产融合示范中心正在有序推进;啤酒花生产标准化后,将向东南亚输出技术和产品。
廊下镇副镇长邹伟红告诉记者,2022年金山区番茄研发中心落地廊下,2023年成立番茄产业化联合体,金塘农业是主要成员之一,因为有这些农业科技型企业,廊下的特色产业链和三产融合格局得以不断完善。
记者了解到,廊下镇在补链强链过程中,探索出了政府搭台、资本联动、集体受益的政企共建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特色现代农业项目的建设运营,几乎都按照“财政资金引导+集体资金投资+民营企业经营”的运作模式。已有的特色蘑菇、番茄产业如此,正在建设的友好生态学堂项目、菌种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郊野公园休闲农旅设施提升项目等也一样。
拥抱智慧农业护航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5月8日,上海市首个智慧农业数据行业创新中心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该中心由上海数据交易所携手稷青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建,面向育种研发、农业生产、农产品追溯、绿色农业等典型场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稷青科技因此成就了上海智慧农业先驱者的地位。有多少人知道,廊下镇引进稷青科技不到五年时间。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拥抱科技的最好载体,这些年,廊下镇重点推进农业智慧化,营造更好的农业科创氛围。”李芳说。
李芳的一席话,让记者回忆起过去五年廊下智能化农业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崭露头角过程。上海松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廊下建起了上海第一个智能化楼房养猪场,成功催生了生物质能源企业落地廊下;上海荣美科技有限公司为“廊下蘑菇小镇”带来蘑菇生产全新制程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制瓶、接种、培养、采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心意植保(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唯一的农业企业,农林飞防领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独树一帜的形象大放异彩。这些引领智慧化风骚的农业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选中廊下留在廊下,在廊下闯出事业新天地,是廊下农业生态体系化育的结果。
2024年4月,上海市金山区与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启动“T300农创走廊”党建联盟近一周年后,覆盖长三角廊下、广陈、新仓等五镇的“T300农创走廊”正式启动,旨在充分整合区域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产业园区、农业科研院所等多元资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生态。廊下镇的现代农业新生态值得期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